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73、论盐 (第2/3页)
上分为大引和小引;从运销途程上分为水引和陆引;从定量配销上分为正引和余引;从行销方式上分为肩引和住引;从发引时间上分为新引和旧引;从途程远近、纳课轻重上又分为纲引和食引等。 盐商领引纳课,沿途盐卡凭引盘查收税。盐商按盐引指定之引地(又称引岸),即专卖区)行销。引盐销完后,将残引上缴官府,查验注销。 盐引是前世宋代以后出现的食盐专卖制度。大成是唐代后期历史发生了偏移以后才出现的朝代,哪里有这样的政策? 所以,当初苏澜跟老爷子提出盐引制度时,老爷子惊骇不已。因为盐引制度过于重大,所以还是决定由老爷子讲解比较好。若是出自苏澜之口,只怕吓坏一大批人!不过,有关盐引的制度却由苏澜执笔完成。 见杜诚眼神兴奋又有些迷惘,老爷子仔细讲了盐引制度。末了道:“如此,盐商还没有开始卖盐,盐税已经缴纳给朝廷了!” 杜诚不禁感慨,一粒盐花,真是关系到国家大局的方方面面!而且,说是让大家谈判说条件,不料他们却为朝廷出谋划策、化解疑难。因而更加敬佩。 杜诚热切地望着老爷子,还想听他的高见。老爷子道:“容我再想想。” 杜诚转而问刘希:“知府大人,您有何想法?” 刘希犹豫片刻:“澜儿在殿州创建这么大一个晒盐场,前无古人,开天辟地,那是我们殿州的光荣,百姓的福祉!说实话,澜儿在建立盐场和晒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资金不足,都是殿州父老资助。我们殿州地处大成东南海疆,自古土地贫瘠,又有暴风等自然灾害,还有倭寇、海盗袭扰,真是太穷困了!不然,堆福污泥滩几十年都没有办法彻底整治!” 绕了一大圈,刘希终于道:“我想请皇上看在殿州百姓的份上,给殿州减免一些赋税。或者,将盐税抽一点补偿给我们!” 杜诚笑了:“知府大人一心为公,这些想法都是应有之意!再说,鸟尚反哺,何况人哉!” 刘希长吁了一口气。 杜诚又问道:“将军,您有什么建言?” 苏瑞尚道:“我是一个武人,盐的事情,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只想说两点,一是,金银滩将来是朝廷的聚宝盆,必得严防倭寇、海盗袭扰,所以海军也好,特战队也好,都得加强巡视,势必要做到铜墙铁壁一般!” “将军大公无私!”杜诚赞道。 “还有,我有一个预见,也是担心吧!”苏瑞尚皱眉道,“据我所知,大成每年有一亿五千万斤的食盐缺口,开国百年来,都是去西戎购买青盐。西戎据此索要大成的铁器、粮食、药材、瓷器、丝绸等抵扣,折算起来,每斤早就超过二百文,好不容易收到的盐税几乎都贴了进去;有时他们甚至还提出女人、领土等无理要求……如今我们大成有了孩儿面,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海盐场,如此,我们对西戎的依赖渐渐减少,甚至没有了依赖。西戎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他们肯定会因为海盐的事情,找我们大成的麻烦,说不定还会因为海盐发动战争!但是我们也不怕,既然避免不了,那就索性一战!跟西戎一较高低,万死莫辞,从此不受他们束缚!” 苏瑞尚的话不无道理,大家都激动起来。 杜诚感慨道:“将军所思所想,我定会禀告父皇。县主,你有什么高见?”他可是知道,她的脑袋瓜子非比常人! 苏澜微微一笑:“殿下,据我所知,我们大成目前有九千万人口,正规军队有八十万,加上地方维持治安的府兵,应该有百万之众。我估计,因推行种植高产作物土豆、红薯、玉米,十年内,大成的人口最少会增加一千万,可能还会更多。届时,我们的人口就会达到或者超过一亿!” 前世,明朝永乐年间,人口大约是六千七百万。万历年间,引进了高产农作物红薯后,人口暴增,到明末时已经突破一亿。到清朝康雍乾时期,人口更是爆炸性涨到三亿多。其中红薯功不可没。 大家觉得这还真是个新鲜话题,都洗耳恭听。 苏澜继续道:“过去我们说,食盐人均年需求量,最低是五斤,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数字,低得不能再低,再低就会严重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 前世健康饮食标准是,每人每天食盐摄入在六至八克,另外还会摄入酱油、咸菜等,年均会达到八至十斤。 “按照大成十年后人口测算,每年最少需要五亿斤食盐。而据我所知,大成每年实际产盐只有三亿多斤,满足百姓的需求不到七成。还有两亿斤的缺口。”苏澜顿了一下道,“目前,我们金银滩面积大约一万两千亩,每年五至十月,只有半年能够生产海盐,现全部建成投产,每年产量大约为一亿二千万斤!当然,如果因为台风等自然因素,或者倭寇、海盗袭扰,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大成还有将近两亿斤的缺口。而且,如果要把人均最低五斤逐渐提高到六至八斤,这个缺口就会更大!” “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还要建立几个晒盐场,像金银滩这样规模的,最少还需要两个!”苏澜道,“所以,我建议朝廷考虑一下,在福建、浙江、山东海边兴办晒盐场。” 前世,福建、浙江、山东的海盐场比比皆是。福建海盐还是明清时期的贡盐。 苏澜的提议立刻引起大家共鸣、热议。 刘希道:“太好了!有金银滩珠玉在前,朝廷完全可以依例循规!这方面肯定是我们殿州最有经验了!” 老爷子也道:“在福建海边走一走,肯定还能找到像金银滩这样的好地方!也许面积没这么大,但小一点规模的建个三到四个就能解决大问题!” 大家越说越兴奋。 杜诚道:“我也正有此意。要干咱们就干大的!什么西戎,什么青盐,见鬼去吧!要打便打,能奈我何?!”他顿了顿道,“大成严控官盐价格,每斤盐价为一百五十文。其中二十文为盐税。根据目前每年三亿的产量,按照一千文一两的均价,国家应该收税六百万两。但是大成自建立之日起,盐税能够收到三分之一就已经是烧了高香……如果实行盐引制度,食盐还未卖出,盐税就已经收到,确实是个好办法!”他兴奋地道,“金银滩建成,年产一亿二千万斤,盐税每年就增加二百四十万两!如果同等规模的晒盐场再多建两个,于国于民都是好事,甚至可以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