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阳!_【21】大学初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大学初见 (第1/2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虽传千载,亦不可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现在学人之道。

    天刚蒙蒙亮,叫了一夜的青蛙都累的昏昏然,李岳的母亲就起床做饭,父亲起来照例压了一桶清凉的地下水,洗头洗脸,说是洗头,那稀疏可见头皮的寥寥数发,平时父亲都是用毛巾擦一下即可,可今天去大学报道的日子,还是不能凑合。

    李岳也起来了,其实昨晚他也没睡好。兴奋,因为去大城市上大学,还有新的五湖四海的新同学;期待,因为雯雯在的城市总是充满各种希望;惆怅,离家那么远,未来故土或许离自己越来越远。昨天一早之余去省城报道了,五味杂陈的情绪夹杂着青蛙的聒噪,让李岳一夜在不停的翻来覆去,辗转反侧。

    看到李岳起来了,母亲在meimei的房门边敲边说着“你哥都起来了,死丫头那么懒,长大找不到婆家。”之类的话,在怨腻声中,meimei蓬松着头出来洗刷。父亲泡上一杯浓茶,点上支烟又在灯泡下翻看着李岳的录取通知书,对着入学通知说明中要求,又不时的验点带的东西。

    母亲炒了三个菜,凉拌了个黄瓜,加上昨晚的鸡汤,下了一锅手擀面条,一边吃着,母亲唠里唠叨的问李岳这个带不带,那个带不带,一会又问父亲东西都检查了了,要带的是不是都带上了。

    “妈你别唠叨了,从昨天开始就碎碎念的,昨晚也起来好几次看这个拿哪个的,搞得我哥好像出去不回来似的。”meimei被叨叨烦了插嘴。

    “死丫头片子,你有本事你也考个大学看看,整天懒得要死,饭都不会做,就知道吃,看将来哪个婆家敢收你。吃个鸡翅子,会梳头,好歹把自己整干净点。”母亲夹了块鸡翅给meimei,然后把一块白白的厚厚的鸡胸rou夹给了李岳。

    在meimei“偏心哥哥”的抗议中,这顿饭竟然吃的没那么悲伤,反而多了一份烟火气,吃完天已经大亮,meimei去收拾碗筷桌子,母亲又在问这个那个带不带,一遍遍叮嘱父亲看好包里的钱,昨晚母亲把钱缝在父亲的挎包里子里,父亲一边把东西装在自行车后座一边应和着,最后也被唠叨的有点沉不住气了,还好奶奶和二爷爷来了,奶奶手里拿着十来个煮熟的鸡蛋。

    母亲在门口,看到父亲在李岳姊妹俩后面,赶紧喊李岳骑车带着meimei跟在父亲后面,防止父亲车上掉了东西。穿过村庄,李岳穿着母亲新纳的布鞋,暖暖的,软软的,超舒服,原本父亲让去镇上买双回力鞋,李岳觉得太贵,又看了双星的,也是贵的,最终没买。觉得还是布鞋好,穿习惯了mama做的布鞋。到了镇上,把父亲的自行车绑在李岳的那辆车座侧面上,由meimei骑着慢慢腾腾的回去了,而李岳和父亲则坐上公交去另个靠近过道的镇上等候去江城的长途车。

    疾驰的依维柯在公路上颠簸,狭小的空间中拥挤的人们,或沉睡、或看着窗外,李岳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窗外掠过的一棵棵白杨树,心却早飞往江城。在电视上已经见识了江城的美丽,一湾江水入碧海,青山绿树有人家,对李岳来说,那就是天堂,一个山区所想都不敢想的度假胜地;每当透过车前玻璃远远看到楼的影子,李岳就一阵激动,总感觉那就是江城,可是却又一次次的失望。父亲在身边已经轻轻睡去,他,为了这个家已经太累了。

    路越来越开阔,几经奔波,终于远远的看到了一个立交桥,身旁不时飞驰的轿车奔上桥顶,李岳心中按耐不住的激动,这就是江城?雯雯也说江城立交桥还是很多很大的,有好几层,真到眼前,发现真的比自己家乡好多了,比县城也要好,起码县城没有见过那么样的立交桥。车子飞快的奔向桥顶,一个转弯,车身一偏,车内惊呼一片,父亲也醒来了;司机喊道:江城快到了。

    高高的楼房越来越多,其实现在李岳再回过头来看看,那时的楼并不高,就十来层,但在当时,那已经是很高的了。车终于在七拐八拐中转进了车站,刚下车就看到各所大学的接待牌子,李岳一阵激动,拎着一个大包,父亲扛着化肥袋子,在人群涌动中寻找那似曾熟悉的名字——江城大学。

    在同学(其实是师哥)的引导下,上了学校接送车,结果还没有转几个弯就到了。甫一下车,李岳看到大学的牌子感到很失望,那是个木头牌子,显得很土,好听点就是很有历史感觉,走进去,几十年前的楼房外墙爬满了绿藤,没十分钟,学校就转到头了,跟填报志愿和录取通知书的介绍差距太大,突然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跟父亲说:这个学校不好,还是回去复读吧。父亲没有说什么,站在行李旁点上支烟,慢慢的四处看着,一会说如果想好了,那就回去。师哥看到小伟爷俩不走,待明白情况后很热情的说道: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呆一年,一年后就搬到中心校区,中心校区非常好非常大。看到俩人不相信的眼光,师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