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俘获 (第1/1页)
院子里的奴婢,叛贼家眷,早已让蒋超,木英带走,用铁烫上百济奴字样,用司马之权造册奴籍,赏赐军士也好,或是运回国内发卖,都是用得的。 金银珠宝,早已被蒋超搜刮出来,集中在院里,由蒋云峰把守。 身边的亲卫搬来竹凳,李璋坐在上面,看向两队的士卒:“攻打西门南门时,第一个登上城楼的是何人?” 崔锦和封茂德,从人群中叫出两个人,来到李璋面前。 “我之前曾言于你们的官长,首登城楼者,赏钱十万,百济奴婢一个!” “来,拿去吧,这里是二十贯!你们二人一人十贯钱,回到军营后,我的亲兵木英,会带你们挑选奴婢!” “至于勋官,我会将战报上奏熊津都督府,表你二人为折冲队副,陪戎副尉!” “这两人相互而视,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才上去领赏钱!” “十贯钱,颇重,装满了一整个箱子” (开元通宝,径八分(约2.4厘米),重二铢四丝(约4克),即一钱(货币单位或面额一文,一个钱亦即一文钱),每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看着箱子里的铜钱,年龄小的手舞足蹈的连叫:“俺有钱了,俺有钱了,俺要娶个屁股大的媳妇!” 那名年龄稍大点的士卒,则有高兴也有为难。 家中的小女要嫁人了,缺嫁妆,此次拼命第一个登城就是为了这个赏钱,可钱拿到才想起来,这是在敌国境内,怎么寄回家? 李璋看一下那名老卒,见他脸上并没有太高兴的样子,于是问到:“可是嫌少?” 老卒惶恐,连忙摆手摇头:“官长给的赏钱颇多,俺是感激的,可” 李璋:“可什么?直爽点,都是战场上的兄弟,有什么话不能说?” 老卒:“临出征时,家中小女已相好一户人家,缺一些嫁妆,司马给的赏钱直爽,但俺身处敌境,俺怕哪天战死了,钱送不到家里!” 老卒此话一出,原本要领赏钱的众人,心也凉了下来,气氛顿时安静下来。 李璋思索片刻说道:“听你口音,也是莱州人吧?” “是,司马说的没错,俺是莱州人!” 李璋:“这次来百济,某带了两艘三千石的江船,都是我娘舅亲戚家的!” “今日,在城中俘获不少金银之物,可身在敌境,有钱也花不了多少!” “先前,我曾谏言刘刺史以战养战之策,可用俘获之物回国采买物资,以作征战之用!” 李璋环顾四周,片刻后说到:“今后,每五个月海运回国采买一次!” “尔等可将书信,赏赐之物顺船回去,每人每次限百斤!” “我家亲戚是吴郡张氏,产业下有漕运,走商生意,南去北往,认识许多路。” “以后每次作战俘获的银钱留下一些,留作运费,到了登州让他们捎带回去也就是了!” “回来时,还可将你们家中书信,顺着采买物资的船回来!” “尔等觉得如何?” 老卒脸上不多的rou在不断抖动着,颤抖的向李璋行礼:“司马,如此厚待,实在是俺见过最好的官长!” “是也,司马真是好官人” “好官长,我定多多杀敌,报答厚恩!”....... 两日后,巳时,淳牟县府,李璋与众位佐官,幕僚,旅帅以上的军官,坐在厅内,商量此次的缴获的物资与往后的打算。 首先是财政报告,刘县丞:“此次战后查抄各叛逆之贼家宅,缴获劣钱四千四百六十四贯,正钱两千六百三十贯,金银一百四十六两,其余物资.......” 崔校尉,封县尉,蒋县尉:“此次共斩敌首四百八十九。” “俘获铁制刀一千二百把,钢制刀一百七十九把,皮甲六百三十七副,铁甲八十副,战马五十三匹,驴骡一百一十六匹.......” “俘虏叛军,贼匪,八百余人。” “阵亡二十六人,重伤.......” 冉主薄:“经过两日清点,核查除去俘虏死伤,县内剩余,一千四百五十六户,七千余人口。” “牛马牲畜共计一百七十头.......” 思索片刻,李璋:“从钱库里拨出五百贯正钱,赏赐此次参战的众人,底层的士卒每人三百钱,幕僚,队正以上的军官每人五百钱!” “阵亡的军士,尸首烧成骨灰装入瓦罐,等船队回国采买之时,令军中乡党随张家商队护送回家!” “除了朝廷的抚恤,从此次的缴获中另拨抚恤八十贯钱,百济奴婢二十人,给予烈属!” “重伤,影响劳作的的军卒,可投身于我男爵府做个护军,不愿的从战获中拔抚恤三十贯,百济奴婢五人” “赏赐,抚恤,士卒的钱,必须是正钱,若钱库不够,可使劣钱熔铸成铜条!” 旗下众人连称:“司马英名!” “如此厚德,定能让将士,以命相托!.......” 李璋:“我欲把军中俘虏,征为军奴,以做苦力所需,但恐其有二心,诸位有何建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