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拾伍 顺民天季棠查陈案 (第2/2页)
他的话,倒扶着长霖落座,自己则坐他对面。“来时就听人说元丞近来似在临字,想是王逸少的《初月帖》罢?”长霖一愣,旋即笑道:“非也。我常临的那副乃是颜大家的《祭侄文》。”不等柏清出言,长霖作止,道:“这篇字初作时,颜季明方丧于安史之乱,颜家三十余人亦被安禄山戕杀。” “那字行文悲愤,无意姿态,不计工拙,颇有些率性之意。颜大家的字从来雄浑壮厚,却机锋隐现,珠圆玉润的皮囊下是一副昂然的脊骨。”柏清笑道:“不想元丞原也好书墨一事。” 长霖微一笑,手上却不停。片刻将点好的茶递给柏清:“久病卧榻,要还没几个不堪用的手艺可消磨时间,我这一十几年不也白过了?”眼见柏清略有愧赧,长霖道:“皇叔总不能是兴之所至来访我这冷灶罢?” 柏清道:“乘兴所来,兴尽而归。”长霖向亭外探了一眼,沉沉夜色中,湖上映出二人身影——一人华冠盛服,脸型薄削;对侧一人言笑晏晏,光头【1】素衣。 长霖精于茶道,方点的茶水极是漂亮。茶沫色白似雪,茶香馥郁,是最为可称道几句的了。柏清握着小盏,微啜一口,唇齿生香。“太常寺和礼部近日忙得很,我每每去了,总要同他们劳心劳力地累上阵。”长霖笑道:“那瞧着便是不差了,想来父亲已有决算。” 柏清放下小盏,笑道:“楚王业已成婚,若诸事皆顺,想不日便要请去之国。”他端视着长霖的脸色,可后者也只是面露了然之态。柏清又道:“二子乘舟的故事鲜少,烛光斧影才是率以为常。元丞习读圣贤,可明白这处典故?” 长霖似没留面,抬眼瞥了眼柏清——他手心略略覆住盏口,指尖叩在盏身上。“禄林党起乱,派系六百余人皆诛戮,唯首犯傅梓洺得以宥赦。先傅皇后和官家结发十余年,舍了头脸亲去讨饶才得了这一恩典。可见,身后若无一个牢稳的指靠,即便是和风拂面,也能立时倾覆。” “皇叔,当年永州诗案一事,皇兄似投鼠忌器,保荐杨椒。这如今缘由难道皇叔还愿塞耳不闻权当咽了口黄连?”柏清稍稍失色,长霖道:“诗案事了,皇叔同楚王可就彻底崩决了。王家失了一个儿子,皇兄失了他的师长。此仇此怨,怕是至死方休了。” 柏清整肃了心情,笑说道:“投之亡地然后存。” 二人相视一笑,已然是眼意心期。 长霖从房中拿出一副吴图来摆在案上,又棋篓中捻起一只云子。“皇叔左右无事,可有兴致?”柏清伸手捞起一白子来,不想手上俄然泄力,没能抓得住,竟滚了下去。长霖笑道:“子落地下了。”柏清一滞,长霖哂笑一声,替他将那只云子拾起来放回棋篓里。 撷芳园是宫里头的一处园子,位钟粹宫正北。早春的园子尚有些荒落,阳春二三月,正是草与水同色的时候。四下里虽无杏雨梨云的烂漫可爱,但已有几分陶然的意味。长霖在侧门前下了车马。少顷一位满身富态的老皇门从微敞的门缝里讪骂着钻了出来,见到长霖行了礼。“皇后娘娘有请殿下至懿安宫叙话。” 长霖笑着颔首回礼。这位黄门他认得——是自小服侍皇后的宫人。自己降生时见他们的时候较之于皇后还要多些。老黄门领他自亭台砖瓦下穿行而过,长霖一面徐行慢步,一面移步观景,即便这树,这花,这鱼,这池他已赏过不知数次。 殿门内立着一位盛装的妇人,约莫徐娘之年。长发束起,簪了数支钗环。长霖进了殿去与她见礼,颂祝皇后万福。妇人远远地招手让长霖近前。“二郎快些来,叫我瞧瞧。”长霖在她身边闻得脂粉香气,浓却不烈,更衬她姿容姝丽。 宫人给二人上了茶。皇后笑道:“官家近日多有疲累,不好劳动他来,因而今年生辰便只好将就在这懿安宫了——绿芜吩咐人去小膳房做一桌席面来。”长霖笑道:“母后在儿臣身边,儿臣不胜欢喜。” 皇后见他尤消减于从前更甚,不免又是暗自垂泪。长霖无言以答,二人于是面面厮觑一阵,长霖先破颜笑道:“儿臣如今都好,只愿母后安泰喜乐才是。”皇后亦展颐道:“岂非是疏冷了不是,久未见二郎,却不知你从哪学了这客套话来。今我叫人去将偏殿收拾出来,你今夜里不必回府上去,留宿宫中就可。” 长霖含笑颔首。稍时绿芜着宫人一一上膳,皇后招身边宫人过来吩咐去拿一副象牙箸来。长霖抬手喝止住她,转而向皇后道:“既有象牙箸,怎好甘用金银器作配。不如烦请去将我常用的那只刻有金刚子的小玉爵拿来。象牙配温玉才是好的。”宫人看了眼皇后,见她也是答允之态方退下去拿了。 【1】这里的光头不是真的光头(剃发),而是头发上没有任何装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