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散_壹 大厦倾陶然挂白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壹 大厦倾陶然挂白绫 (第2/2页)

便闻得一阵衣带香气,环佩叮当。女子赤足而行,盈盈福身,虚虚地在屏风后露了个影。“奴拜谒将军。”王氏宿于他房中,同檐共寝,是她亦不稀奇,方才话说的自是挑剔不得。

    萧祁于是问说:“不曾用饭么,这么早就要沐浴歇息了?”她道:“奴从应将军,将军不曾用饭歇息,奴断不敢破规。还请将军节哀,早事安寝。”言罢,她自屏风后而出,萧祁见她一身杏色小袄,襕裙随风而动。髻发亦未冠,散散地只抿了些,并戴了数支攒心银链步摇。

    “是何时辰了?”萧祁问她,借此又兼着打量一番。王氏艾艾回道:“回将军,已近戌时了。”萧祁尚未脱甲,覆着风雪之寒的指尖稍稍点起她的下颌,王氏既羞且愤,须臾她腰际竟落下一双手,是萧祁抱住了她。“秦淮事多且繁,因你不便前去,留于京都倒也好。待三年丧期已了,择过吉日抬你进房,总好过现如今并无名分。”

    王氏喏喏连声,萧祁却心觉她身上隐隐guntang,不似风寒,他是再清楚不过。今日祖父之葬,不想张氏娘子心诡至斯,无从于自己身上作为,便瞧上王氏主意。倘使因由今日她诞下儿女,来日谏院便可参是不孝之罪。思及,他怒而拂袖,扫下一只玉鉴瓶。锵然而落,碎玉乱迸。萧峪在外听得心惊,怕他失手打了她。待稍迟片刻后方才闯入。“王氏不济亦是姨娘予你的通房,你尚在火头,失了手可怎的说?”

    萧祁反却笑说,“你也称她一声姨娘,哥哥也不知‘鸡犬升天’之理?若是你实在孑然,向她道句母亲不定也可!”萧峪本只想虽是杯水车薪,却也不见得无济于事,哪承想殃及池鱼。

    王氏忽叩首道:“奴罪愆难恕,只愿将军万不应因此气着自己。”萧祁冷笑道:“这般达理,怕是比起鸿胪寺那帮吃干饭的来还要能屈能伸,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语中并无责她之意,言近旨远,指桑骂槐。萧峪在一旁着急,恐他怒中失言,只怕听者有意,教人平白捉了口舌。

    “王氏今日确是罔顾礼义仁治,你纵要打要罚,寻下人就可,何必劳你自己?”正说着,外面却闹哄哄地聚了群人,为首的是一妙年妇人,泪痕初干,见者尤怜,素服裹身,身后五六个鬟婢亦是如她打扮。

    妇人见屋内如此之状也不理,只笑道:“二公子原在此处,叫我好找。里头已传了三四次了,四处里也找不见二公子,我想着太爷新丧,那些个底下做事的也不敢触着二公子,因我便来了。”萧峪先他向张氏稽首道:“姨娘安好。”

    妇人笑着应下,又轻飘飘地看了眼萧祁,目中曈曚之态尽显。他也不屑于虚与委蛇,掷了鞭子,虚与下人指了王氏,“她予你们自行发落,我先去了。”

    及至静室,萧父亦在。萧祁落座与二人各温了茶斟上,“请父亲,哥哥用。”萧父弃了书轴,睨眼瞧了萧祁,道:“既来了,那我就言明了。平睿二年时,官家特传御旨,凡朝中大小官员丁忧者,不予夺服起复。于此前朝君主亦是有旨道是‘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可见于庙堂而言,夺情实在是慎之又慎。今儿面见官家,曾是提过丁外艰一事,顾方才在承清门接着了黎远。及出殿外,皇城司携秘旨而至。那帮察子虽久积诟病,狂行悖法,纪律废弛,但官家旨意到底不会造次。”

    萧峪道:“可是要我等墨绖从戎?”

    “非是从戎,而是夺情。”

    若是夺情,确也是说得过去。北衙军三分而立,分权制衡。御策拱卫京师,武威囤积城外,龙骁深居边塞,由此,若萧祁擅离,御策则无首,京城可危。由大齐传统,父母丧者,需深居简出,晓苫枕砖。但于武将而言,金戈之事不避,故也实属情理之中。萧氏身出扬州,官家既无明指,则意在扬州有变。不过诸事需得按大祥,小祥,卒哭等依序而行,不可有延。

    兄弟二人起身欲走,萧父忽道了停。萧峪于王氏一事清楚不过,现下想必是要问责他,于是跪下道:“父亲,阿远失于莽撞,此间也有儿之过错,不祈父亲无责于阿远,只万望父亲勿要归咎他一人。”萧祁亦跪于他身侧。萧父叱道:“这是拾谁家牙慧,也学他们来这一套!君子先以齐家而平天下,我曾数与你说当薄责于人,此是尚在候府便动辄打骂,你却如何慰藉辞世的太爷,今日岂不落了笑话!”

    “儿知错。”萧祁叩首。

    “你休要做此模样。如今你已过冠年,当是齐家。说起来她原本是你母亲身边的丫头,因你久无子嗣,又不通人事,便予你做了通房。你眼中王氏固然身如秕糠,不情愿我亦是心知,可你今日确不该如此对她并口出悖言。教人看了去,不止拂了你母亲的面子,也是丢了候府之尊。”

    “父亲言之极是,儿失于粗莽,望父亲责罚。”萧祁再一叩首。

    末了,二人及出静室。萧峪慨叹道:“夫人这次稍过了。”萧祁冁然一笑,心道是兄长已知,“倒是说起来了。她那样子我便知了七八分,王氏是她的大丫头,若能借今日登了枝子,日后候府里任谁都要借她些面子。”

    家里稍稍安妥几日后,萧家父母收拾了箱箧物什,同兄弟二人一同南下。

    夜晚繁星初上,寒夜微茫。这里文人荟萃,商者云集,就连两岸淮水人家的女儿,也是通得一口地道的吴侬软语。月洒光华,浪衔朱雀,千古繁华尽在笑言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