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灾星陨落 (第1/2页)
,聊斋狐婿 “小妹,公子那篇《汤圆赋》,我想抄篇带回太湖。可否?” “嫂嫂抄就是,他们男子都去东园,我女儿家大可自在些。” 子时艮园散去宴席,刘彦与相君以及四位公子、二位王妃都去东园。 此园内就剩四位郡主、两位兄嫂和几个丫鬟,另有阿九在旁陪话。 那两位兄嫂都是太湖庶公主。 太湖水域广大,湖君妾室众多,两位公主同出一母,皆是十六妾妃之女。 因此地位在水府不高,平日与长姐、长兄说话都是这般谨慎。 众女围坐攀谈。 七郡主想起什么,顾看阿九问:“你公子宴上说,他今日与人论学,学到一门‘入书养学之法’。” “你可知此法玄妙?” 说话赐凳,让她落座。 阿九只坐半边凳,与郡主公主说起此法之妙。 东园后竹林,刘彦也在和师兄讲述‘入书所获’。 他们说话之地,被青竹环绕,方圆不足二丈,地上铺设草席。 师兄弟对面而坐,席案上空无一物。 王妃公子只在丈外旁听。 这竹林,乃相建元平日静心养学之所。 不对外人开放,每棵青竹皆有他的学问,司徒《君心化龙》内篇就在竹中藏。 说完‘入书收获’。 刘彦道:“小弟有所不明。‘入书’状态,究竟是心之境,还是思之境?” “我有感心思入书,全心全意直面书文,听见书中真妙,看见其中真意。” “但我却能神知自己,处于‘入书状态’,仿佛另有一心浮于外面。” “师兄可解?” 相君敛袖,不答笑问:“贤弟可知六神主帅是哪位?” 刘彦思答道:“六神者,心、肺、肝、肾、脾、胆,其主帅应该是心神。” “不错。”相君接问:“那你可知‘心有几窍’?” 刘彦迟疑说:“愚弟不知。我闻古之圣贤,有九窍心,有七巧心。请兄长指点。” 相君扬手一指虚空,见金光飞射,散化合聚,化成金灿灿的心脏,降落下来,离地三尺跳动。 此心遍体琉璃色,金光分散各处,有七处金光洞府。 洞府内见小人端坐其中,就如龙门佛像。 刘彦观看琢磨,有三分意会,神思内闪出【七窍】、【神明】、【存身】等词汇。 相君谈道:“世间有九窍仙,但无九窍心。” “人心窍xue,只有七个,便是世人所言‘七巧心’‘七修心’‘七贤心’。” “上古神仙、圣贤,都有这等七巧之心。” “道家说开灵窍,一指脑窍,一指心窍。” “心脑之间有一窍是相通的,即是聪明窍。” “此窍一通,等同在暗室开一明窗。” “脑窍亦得明光所照,因而变得思维灵敏,神智因此得增长。” “神智为脑中灵光,它在上。” “心念为心中灵光,它在中。” “贤弟用心入书,自然是心念入内,而神智浮于境界之上,故而你能‘神知自己,心处入书’。” “此乃人身之玄妙,神奇之所在。” “道家修仙,佛家悟禅,儒家修学,皆靠心和脑。” “你此一问,问的甚好。要明白心学,就要明悟心之物,心之妙。” 刘彦获得通透,心灵烁烁,拱手问:“师兄所言这些,可出自《君心化龙》内五卷?” “正是!” 相君直接点明【内业篇】,开篇之首要,说:“老师恐弟子不能‘明心’,于首卷阐解心之玄妙……” “此言看似道家之理,其实乃‘明心之学’。” “此明心,是对心的知解、颖悟。由内而外通透,明白心的运转妙理,方能修得《心力篇》、《御龙篇》。” “今日我就与你着重讲解此卷。” “你已明心见性,更能领会此卷要义。” 说话,他左手指引一棵青竹,念咒呼唤。 只见一道金光打去,所指青竹拔地而起,飞入虚空啪啦撕裂开,然后断裂化作一根根竹片。 由金线串连,收作金色竹简落在刘彦矮案上。 不消片刻,又落下六卷竹简,一卷卷在案上排开。 相君指道:“这七简所记,即《君心化龙》内篇首卷《明心章》。” “此竹书是我身学所化,包含我一些领悟,可供贤弟参详。” “今夜之后你就带回身窍,收藏经阁之内。” “存在你身,我得欣慰。我与老师所学,便有你来继承了。” 刘彦心灵触动,眼观案上七简。 仿佛见三百年前传递而来的薪火,这份传承使他感受至深。 他坐行一礼,请起首卷书简观读。 老师司徒明,于开卷‘解心’: 【心之神,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神,必因忧、乐、喜、怒、欲、利。】 【若能去其忧、乐、喜、怒、欲、利,心神则能反济,回到充盈之态。】 刘彦一眼便被老师妙解吸引,自觉通读下去。 相君也不急于和他讲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