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 上官来历 (第2/2页)
“下官今日来,另有一事请大人相助。” “临安草药即将用尽,下官想讨些回去解燃眉之急,” 李通判笑说道:“药材之事我自会帮你,晌午你和令弟就在我府用宴,我想听你细说刘世才……” 陆侯与内弟相视,礼谢通判:“那下官就厚颜讨杯水酒。” “我看不如先去见知州,今日若请不回草药,下官无颜回去面对乡亲。” 李通判爽悦答应,分顾告诉女儿,命家人备午宴,后携带‘治疫六法’与陆侯信步出廊。 杨万山等小姐安排完家务,问道:“小姐也能掌家?” 李怜云走到书案前,提笔说:“我虽女子身,家父却养我如男儿,家父不在我便能做七分主。” 万山听着高看几分,落座笑道:“既如此,小生就不当你是寻常千金。不知小姐想知道世才兄哪些事?” 怜云面纱朱唇淡笑说:“杨公子真是聪明君子。那我就先问,刘世才学问如何、才情如何?” 杨万山有意在佳人面前给刘兄扬名,端坐庭廊下侃侃而谈,讲述自己所见所闻。 百里之外,临安县。 刘彦也在与女谈话,却非阿九,而是飞刀中的【上官女】。 他刚粗读完一遍《于氏春秋》,从中收获不少修学思路。 其中有一门‘问经养学’很奇妙。 所谓‘问经养学’,需要通达明经正心境界,能够将心思沉入经书之中,使得心念与书文相通。 届时便能从经书内见书中天地,与书中经意精灵对话,向其讨教学问。 《于氏春秋》中说【经意之精,承载圣贤道理而生。向其问道,如直面圣贤,可得真金真意。】 刘彦初闻此法,便想到‘佛门灵犀术’,灵犀之法也是聚心念与物相通。 但经他尝试,此法并不能‘问经养学’。 不过,这让他想起‘上官飞刀’中的经意书灵【上官女】。 撩起衣袖,见一只光亮银环套于手腕,此环乃上官飞刀所化。 杀狗之夜,刘彦携飞刀出门时,突发奇想‘既然飞刀可刚可柔,何不随身携带?变化器形……’ 刀中【上官女】感应主人心意,竟然自主的变化飞刀形体,结成银环套在他右手腕上。 这两日一直不曾取下,以自身之气,养飞刀之气。 两日佩戴,水银刀身也不曾使他染毒,手腕肌肤亦无变化,反而飞刀银环越养越亮。 他方才点入文光,用灵犀术内察【上官女】文字身,其灵性饱满并且活跃,一见主人神念便欢呼‘公子’。 刘彦趁机询问:“你总叫我公子,可知我是谁?” 【上官女】灵性回说:“你是公子呀?” 刘彦又问:“那你是谁?” 【上官女】回道:“我是奴婢。” 二问之下,刘彦见问不出信息,就参考‘问经养学之术’,转换思路问:“你是哪国人?” 【上官女】回答:“奴婢楚女。” 刘彦心窍明亮,猜测此女生前是春秋战国人,出自某部‘春秋之书’,不然岂会自称‘楚女’? 于是试探巧问:“认识屈原吗?” 【上官女】答:“奴婢知道,屈大夫是公子的朋友。” 刘彦一念追问:“我是宋玉吗?” 【上官女】这次迟疑,仿佛在想事。 刘彦凝一点文光,点入飞刀银环。 【上官女】得明光相助,回说:“公子是宋玉。” 刘彦一笑,再点入几粒文光进去作为奖赏,起身出书房,面朝清风看天色。 阿九正房出来,见公子精神甚爽,低眉看他手腕‘银环’:“公子可问出【上官女】来历出处?” 刘彦转顾说:“此女出处不明,但来历我已知。” “她原是楚国大夫宋玉侍婢,应该出自与宋玉有关的列传,为列传中的经意书灵。” “若是有缘,以后兴许能读到……” “今夜我将赴阴山试炼心志,午后养精蓄锐,不见外客。”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