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军都沧澜 (第2/3页)
炸气团,但这气团在圣道之力汇聚的一击之下,虽然已经圣道之力被血气沾染,但仍然不是这大猫能比拟的,简直不堪一击!直接破碎了气团,直接轰到了大猫,强大的力量淹没它的脑袋灌进它的嘴里,这大猫变成了一只无头猫,砰地一声从空中砸在地面。 本溪艰难地赢了,常常舒了一口气,但他再也感觉不到老学纠给自己那股力量的存在了。幸好这时候,一个人出现在了本溪面前。他说他叫陈三木。 陈三木让本溪叫他师叔,他告诉本溪,魏然已经死了。魏然是谁?就是那个被天帝一招打败的那个人,还因此重伤不治死了。天帝、太黄天、世家,这些东西在本溪之前的世界里,连听都很少听到,虽然他也知道,九天的人都要修行,他也知道一点感气炼气。但有了魏然关门弟子这个身份后,他发现,自己离这些东西近了一些。 自己这个便宜师父强么?强!虽然他被天帝打败了,但他们用的都是最强一招。而且据陈三木所料,天帝肯定也受了点伤。师父为什么要跟天帝打,他不是天庭册封的天主么?因为他不想太黄天世家就此湮灭,道统不存,与天帝一战,算是为太黄天世家求情。因此,师父的命是为了整个太黄天世家而丢的,他是所有太黄天修者的恩人。越是长大成熟的本溪就更加明白这层关系给了自己多大的能耐,可以说,他是出身平民凡人,但这时候,他便超脱了凡人的身份,变得尊贵无比。本溪也知道了,老学纠当初口中的朋友便是自己的便宜师父魏然。 尽管如此,身为师叔的陈三木除了偶尔指点以外也没有教本溪修行术法之类,他说,该给他的,便宜师父魏然已经给他了,自己慢慢领悟就可以了。本溪知道,他说的就是那个在自己体内的鱼形玉佩!但玉佩留在身上的印记,在被陈三木特意看了一次后,便消失了。只有本溪自己能感应到它。 陈三木将本溪安置在太黄军都学院中。太黄军都学院,是太黄天各大世家同天庭联合成立的学府,模仿的便是那沧澜学宫,但作为太黄天最高层的人才学府,它招收的寒门弟子不多,可以说极少,大多是世家之地就读,享受着天庭带来的资源。不像沧澜,每一届都有超过五成以上的招收比例放给通过寒门渠道上来的学员。 陈三木就是太黄军都学院的院长,公务繁忙的他,无暇教本溪修行,那也可以理解了。既然本溪成为了军都学院的学子,也依然可以学习。据说,魏然死后,陈三木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太黄天主的人,就等着天庭的册封诏书了。 开始修行的本溪,一开始就展现了惊人的修行天赋,成为了军都学院的娇子。但本溪很清楚,自己所谓的天赋,其实是体内的玉佩给他带来的。因为玉佩的存在,本溪很容易就可以将灵气炼化精纯,其程度,比许多优秀学子都要精纯百倍!而且随着修为的提升,这灵气精纯程度还不断地提升,相当于同一层次修为下,本溪的法力便比其他人深厚精纯许多,施法的威力也更加强大。同时,一篇叫做《上玄风雷引》的功法也通过玉佩呈现在本溪脑海中,虽然不完整,但本溪知道,随着修为提升,自己就会完全掌握它!而《上玄风雷引》便是魏然师尊留给自己的道统传承。根据《上玄风雷引》的开篇介绍,自己的师尊到死也没有将这个功法全部推演完成,只是一个不成熟的道统,但就算是这样,也能跟天帝硬拼最强一招。天帝!这已经是本溪心目中最强之人。本溪咬咬牙,他或许知道,为什么,自己那一座与世无争的小村子,会被一夜屠尽。忍住,不急,这也是陈三木告诫他的,只有到了一定实力的人,才配去知道一些事情,不然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祸患。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修行,提高自己的实力。 但在军都学院,本溪虽然是最优秀的天才之一,却不是站在最顶峰的那个唯一!跟他同样十分出色的还有几个,比如沈家的沈琳、李家的李山海,这两个都是十分优秀的学员,丝毫不逊于本溪,比如沈琳,她主修木系法术,且善于通过法术与药力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实力,纵使警觉性在高的人,只要一下不查,也会被她药倒。李山海便更加神秘一些,南通城李家氏族的人,本溪极少看他出手,偶尔切磋也不会使用全力,但他是一个体修,专攻体术,对偏向与法术运用的修者,有着克制优势。这两人都是本溪的好友,时常一起探讨、修行。不过还有一人,叫做赵擎,建宁城赵家之嫡系,建宁城也是太黄天的都城,军都学院的所在,建宁城的城主便是赵家家主。建业陈家、健康王家、南通李家以及建宁赵家,这便是太黄天的四大擎天巨族,坐镇太黄天四个最大的城池。 本溪这一届的军都学院,赵擎最是最惊才绝艳,无与伦比的天赋,永远都让他走在所有人前头,更加上他赵家嫡系子弟的身份,纵是许多老生也对他唯命是从,一开始便是领头人的派头。他也是压在本溪头上的那个唯一。本溪想,或许只有全面爆发的李山海看能不能跟他计较一番,因为本溪也看不透李山海。但赵擎目前远胜自己是肯定的。想起自己被赵擎压着打的画面,本溪便心生不爽,自己除了法力比他精纯一些,可相比起来,施展的术法竟不像是一个层级一般。自己主修风系术法,而他修火系,可无论自己用尽全力施展多强的法术,总是被他随手一个火球碾压、破解! 陈三木对本溪说,“他比你强的不是法,而是境界。”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