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惊鸿一笔(六)日久 (第3/3页)
出声。 “徒弟,我听你娘说,你提笔就会浑身颤抖?” “这个……是。” 上官婉儿轻叹了声,小脸上带着点郁闷,低声道:“弟子也不知为何,握笔便会这般。” 老人道:“去拿笔来试试,为师既然答应了你母亲,自会帮你走出这般心病。” “是!” 上官婉儿快步跑去内屋自己的住处,拿了笔墨纸砚,回了磨台旁一阵准备,总算再次提笔。 她轻轻吸了口气,屏住呼吸,握笔若有千钧之力,缓缓沉下手腕。 晕眩感袭来; 虽用左手扶着右手手腕,手臂依然开始颤抖; 连带着,婉儿脸颊已满是轻汗,耳旁仿佛听到了哭泣声、厉啸声、宣旨声、诵经声,宛若身陷泥沼。 “提笔!” 忽听一声轻喝,嗓音虽不算重,却如雷霆霹雳自耳旁绽放。 婉儿浑身抖了几抖,下意识后退半步,整个人仿佛没了气力,径直瘫坐在地上,一阵剧烈喘息。 “师父,弟子、弟子做不到……” “平复心境,”老人吧嗒了几下旱烟,“不是什么大事。” 不是大事? 婉儿忙问:“弟子这般魔障可解?” “自是可解。” 老人笑了笑,眼底带着几分笑意,缓声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先学御气之法吧,为师自会指点你踏出这一步。” 婉儿一声欢呼,自是喜不自胜,浑身上下又来了力气,听师父传道时自是分外认真。 山谷村寨,云雾弥生。 那少女背着小手站在老人面前,听万物归气之道,理万灵自生之法,渐渐入神入画,与那远山青黛、近山雾朦之景,交相辉映。 也就是自这日起,上官婉儿每天不再多打磨力气,适当地锻炼之后,便开始在山林打坐,于河涧行拳。 牧童乘牛奏笛时,她在晨霜间静静盘坐。 老师父村头下棋时,她在晚霞中打着慢拳。 家中护院送来换季的衣物时,她在溪流间静静站立。 如此一连数月,上官婉儿不由……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天赋,虽然偶尔几次感受到了天地之间的万物气息,但完全做不到御气。 头发丝儿般的气息都做不到。 “这……” 上官婉儿坐在溪边,有些苦恼的扶着额头。 一旁正摘菜淘米的小牧童扭头看了她一眼,纳闷道:“师姐,还是不行吗?” “好难,”上官婉儿轻轻吸了口气,又振作精神,“但我相信,自己定能做到!” “师姐勤勉!” 小牧童攥着小拳头做了个打气的手势,又道: “不过也不用勉强的。 “爷爷说,气存于天地间,不为人动、不为人始,若不能将自身融入其中,而是总想着以自身驾驭自然,那般是修不出什么结果的。” 上官婉儿怔了下,看着那边淘米的小牧童,似信非信地闭目凝神,两只纤手轻轻画了个圆圈。 一缕缕气息自溪流而来,自草木而来,于她身周缓缓缠绕,化归太极阴阳之印,又凝笔走龙蛇之势。 些许微风吹过,上官婉儿披散的长发轻轻飘舞,那张还带着少许稚气的脸蛋写满了认真。 小牧童眨眨眼,做了个鬼脸,继续在河边忙忙碌碌。 这般帮师姐开悟,不得又是几根糖葫芦进账! 那日,上官婉儿在河边坐了两个时辰,再次睁开双眼时,精光隐于明眸之后,嘴角露出少许微笑。 她向前慢慢推出一掌,少许气息环绕指尖,化作一缕微风在眼前消散。 婉儿满是欢喜地跳起身来,一路带着笑声,跑动时宛若蝴蝶翩然起舞,还没回到小院就一声欢呼: “师父!弟子做到了!” 门口坐着的老人扯了个难看的笑容,随手扔出一物,婉儿立刻跳起稳稳接住。 此物入手颇沉,婉儿定睛看去,却是一杆铁铸的判官笔,入手有些冰凉。 “师父,这是?” “给你的兵刃。” 老人淡然道:“若是不能在纸上写字,那就凭空虚画,气化横竖。 需知,万法通根、万道归元,笔中自有万千沟壑,与你修气可同促同进、相得益彰。” 上官婉儿握着手中这沉沉的铁笔,抬手画出一横,闭目静静感受。 少顷,她再次提笔,凭空写了个‘笔’字,淡淡的气息凝而不散,那字娟秀俊美…… 上官婉儿笑道:“几年没提笔,倒也是稳的呢。” 怎料一旁有盆冷水泼来,却是老师父淡然道: “无筋无骨,写来何用?” 上官婉儿小手拍打,赶紧让这字迹消散,扭头看向门前,却见老师父已进了屋,招呼一声: “过来先吃饭,御气、运笔,都非一日之功。” “哎,弟子这就来。” …… 武府,厢房。 上官婉儿说到此处,目中总有亮光无法散去,嘴角也挂着淡淡笑容。 武大人笑了几声,言道:“这当真是一位高人,尊师不知名号为何?” 上官婉儿停下讲述,看着面前的武大人,笑道:“若师父准许我说,我自不会只用老人、师父这般称谓。” “都听到没?” 武大人扭头看向身后侍卫们,众侍卫们打起精神,各自准备点头。 “这就叫高人。” 众侍卫连声附和,好一阵称赞,让上官婉儿禁不住抬手扶额,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后来如何?” 武大人关切的问着,“这就克服你那魔障了?” “哪有这般简单,自我习得御气之法,到克服那魔障,用了两年又四个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