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9章 可能的合作伙伴 (第2/2页)
接着道:“另外有没有常识,就算是营收破亿了也没啥的,营收又不等于纯利润,营收之后的钱也不是直接到手里,首先要平台分成,平台分成后收入要交税,各种税,等钱到手之后要不等于是纯利。毕竟软件开发要钱、软件宣传也要钱、运营维护什么的都要钱,这些都属于是成本里面的,刨除掉这些东西剩下的钱大概才能算是纯利润,并没有那么夸张,实际我估算营收收入能打个三折到手上就不错。”林灰这种估测也不是闭着眼胡说。正常来讲一般一款软件平台总营收姑且说是A吧,苹果平台分成30%,这种情况下到林灰手上应该就是0.7A,而在此基础上林灰要继续缴纳个人所得税,之后剩余到手的所得应该是0.7A*0.84=0.588A。至于此处为什么要乘0.84,因为一般来说,个人所得税实际缴纳要分好多种情形。软件本身很类似于软件开发者在利用App的软件着作权获得个人所得。而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非专利技术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这些都统一归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也就是说个人开发软件获得收入在缴纳个税的时候是按照特许权使用费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进行缴纳的。而按照该标准林灰收入缴税基本就是上缴16%。当然按照实际的细分标准低于四千元和四千元以上是两种情况。但在林灰这基本就不需要讨论四千元以下缴税的情况了。以林灰现在在苹果应用商店的号召力就算是随便搞些App,只要能过审上架其营收也不可能比四千元低。因此低于四千元软件收入缴税也就没必要在林灰的讨论之列。除了上述之外,正常情况来说,软件开发、软件宣传、运营维护什么的确实也都要钱,这些也确实应该算在成本里面。理想情况下,这部分成本是越低越好。但既想要马儿跑又想要马儿不吃草是很几乎不可能的。但像实际开发的时候因为各种情况频出往往会导致情况频出,这部分成本往往会超支。最终像软件开发、软件宣传这几个方向所耗费的费用能控制在软件总营收的30%以内就可以说是很不错了。而实际上考虑到现实中种种cao蛋之可能。正常情况下软件开发者在开发一款软件之后能收获到营收的0.26A就已然是很不错的情况了。林灰对刘繇等人言说的总营收能有三成落到手里已经是属于很积极的估计了。当然林灰在搬运软件时候的净利润肯定不能是这样算的。不过林灰在外人面前也只能这么计算。即便是以后很亲近的人面前,有些秘密林灰也够呛能完全透露。人心隔肚皮,林灰可不想为了一时的吹牛比给自己添麻烦。尽管林灰将实际利润估算的很低,但这丝毫不妨碍这一消息带给别人的震惊。刘繇:“就算是三成到手也是几千万纯利润啊……这还不是发财了么?不带这么装比的。”曹海超:“怎么能叫装比呢,澹定澹定,灰哥就算赚上亿也不过分好不好?你没看媒体怎么评价灰哥——国内It界的翘楚!能担得起这样的评价,灰哥的前途完全是不可限量好不好……”看到这消息林灰也很无奈,所谓的“翘楚”虽然比喻杰出的人才。但该词本意无非“就是高出杂树丛的荆树”而已。别说,这还真符合林灰的现状。林灰现状所取得的成绩虽然在国内属于很耀眼的那种。但完全是国内一众杂树丛般的同行衬托而已。实在算不得什么,视角放到国际上,会发现林灰做过的事情就没那么突出了。国内的It行业还是很稚嫩,图样图森破那种。只能说道路依然是很长远。而且不仅仅是道路长远的问题,有些路还很难走。涉及到软件这方面的东西林灰还有点眉目。涉及到硬件方面的很多东西想搞出明堂都只能从长计议。没办法,欠账多,另外还走过弯路。这种情况下仅仅是七年多的时间优势林灰也比较难。只能是徐徐图之了。话虽如此,不过这些飘渺的未来似乎毫不影响林灰现在的成绩对“11班在帝都”讨论组众人的震撼。紧随曹海超刚才的话语之后,何思远紧跟着表示:“就是就是,澹定点好不后,灰哥也不是第一次搞出大新闻了。”刘繇:“怎么澹定啊!我现在还在为千把块钱cao心,灰哥现在都动辄分分钟几千万了,人和人的差距要不要这么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