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_第一百三十三章:千古!千古!又显千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千古!千古!又显千古! (第2/5页)

  这!

    两人愣住了,他们喜悦许清宵作出千古诗词,他们喜悦许清宵打压了十国大才的气焰。

    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许清宵竟然会提到他们。

    而且竟然将他们二人的名字,写进这千古诗词之中啊。

    这是什么?

    这是天大的荣耀啊。

    间接性名传千古啊。

    他们为官为儒,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想要名流千古。

    可许清宵,一句话,让二人之名,可流传千古。

    到时候,千年之后,世人谈论将进酒之时,便会知道这个典故,也会知道他们二人是谁。

    这!这!这!

    两人脸色涨红,这是激动的,他们是堂堂的尚书,可在这一刻,他们还是把持不住啊。

    喝!今日,不醉不归!不醉不归!

    陈正儒杯中酒满,他一口饮下,而一旁的张靖也猛地灌了一口,他比陈正儒还要激动,他眼角甚至都有泪光闪烁啊。

    自己身为刑部尚书,比不过陈正儒,陈正儒是大儒!是丞相!名流千古的可能性更大。

    而他,不过时间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罢了。

    可今日。

    可今日。

    可今日许清宵赋予了新的生命,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却可以让自己名流千古,张靖怎能不激动?张靖又怎能不感动!

    守仁,当真是好人啊。

    张靖差点就要哭出来了,因为许清宵所作所为,对他来说,意义太大了,意义也太非凡了。

    而一旁的顾言,王新志,周严三人却不由显得有些嫉妒了,尤其是顾言,他更难受,许清宵为何不提他的名字啊。

    难受。

    至于李彦龙并不难受,只要水车工程做好,自己也能名流千古。

    而大魏文宫的大儒们,却比顾言等人更酸了,他们是大儒,更在乎名声,没想到许清宵居然可以这样。

    一时之间,他们心中莫名有些后悔,为何要与许清宵作对啊,其实本来大家,是可以言和的啊。

    望着陈正儒与张靖,一杯又一杯酒喝下。

    许清宵也是一杯又一杯喝下。

    美酒入喉,烈火灼心。

    这一刻,许清宵有些醉了,所有的烦恼,在这一刻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活,是一种轻松。

    喝着喝着,许清宵更是把酒杯一丢,一挥手,酒池之水伴随着浩然正气,朝着宫外飘去。

    来啊!

    一起歌舞!

    来啊!

    一起饮酒!

    忘去一切的烦恼,今日听我来诗。

    伴随着浩然正气的酒水,一刹那间,化作雨水一般,洒落在大魏京都,所有百姓在这一刻,都明白了许清宵的意思。

    这是要与他们同醉啊。

    百姓们纷纷找来器物,接过这天中的酒水,街道之中,再也不是死气沉沉,再也不是那般沉默。

    取而代之的,是笑声,是饮酒之声。

    “许大人,让我等欢庆,让我等不醉不归。”

    “来啊,一同饮酒吧。”

    “来啊,一同欢笑吧。”

    人群当中,有读书人理解许清宵的意思,他举起杯来,朝着离阳宫大声喊道。

    这一刻,百姓们大声笑着,京都再次恢复繁荣与热闹,所以百姓目睹着这一切,人们饮酒,这美酒太美了。

    酒不醉人人自醉。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许清宵再次开口,春秋笔下,作极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许清宵有些大醉。

    他面容红润,眨眼之间,不知喝了多少美酒,他身姿摇晃,可下笔如有神。

    大魏六百年,自然有一个叫做陈王的人,也自然设宴罢了,可以参照古今,所以许清宵一字不改。

    一句过后,又是大量美酒入喉。

    许清宵醉的有些晕。

    自入京都后,他没有一天不是处于紧张和严肃状态之下,很少很少有这么释然过。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后世如何,管他洪水滔天。

    但就在这一刻,酒池中的酒水,已经没了。

    被方才许清宵洒落至外。

    大殿内没有酒了。

    所有人的酒杯,都空了。

    此时。

    许清宵沉默了。

    他手中的笔,缓缓放下。

    而这首千古名诗,在这一刻并没有彻底凝势。

    所有人都看向许清宵,不知发生了何事。

    “快!”

    “快去为守仁准备美酒。”

    有人察觉出问题所在,没有美酒,许清宵作不出诗来了。

    侍卫们纷纷出动,去搬来美酒。

    没有人会想到,许清宵能将酒池内的酒水,全部用光。

    可这首千古诗词,卡在了这里,这让所有人都焦急啊。

    每个人都知道,这首诗词,还差最后一句,还差最后一句。

    若是这一句没有说出。

    那这首诗词,将会是千古遗憾,尤其是许清宵现在醉醺醺的状态,等他醒来,不见地能写好。

    诗人最讲究的是状态,曾经也发生过这类似的事情,有人大醉,写下镇国诗,但还差最后一句,他睡着了。

    结果醒来,无法续上,最终因郁气而终。

    这对文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

    所以这才有人开口,让侍卫们去准备美酒,同时祈祷许清宵可不要倒下。

    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会发生这种事情。

    而最希望许清宵倒下的人,是十国大才,他们注视着许清宵,恨不得许清宵......现在倒下。

    侍卫出动,想要去找美酒,可一时半会,上哪里去准备啊,极宴注美酒两万斤,一时之间,当真找不到啊。

    六部尚书急了。

    大儒们急了,除了孙静安。

    四大书院的院长急了。

    大魏百姓急了。

    大魏文人也急了。

    因为宴席之下,许清宵的身子,的确有些晃晃悠悠。

    可许清宵却还露出笑容,他闭上眼睛,仿佛沉溺在仙境一般。

    他双手展开,仿佛在走独木桥一般,朝着宫外走去,时不时发出笑声。

    但很快,他想要喝酒。

    举起杯子,一口下去。

    没有。

    美酒没了?

    这一刻,许清宵的眼神迷离,他已经站在宫殿之外了,所有人都跟着出来了。

    天穹上,金色的将进酒,映照大魏京都,可是光芒再逐渐暗淡,因为最后一句没有出现,这才气快要支撑不住了。

    许清宵没有在乎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