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镇国诗!快去守仁学堂请许清宵来! (第2/6页)
万架水车,工部加起来的藤木和水油,最多制造五十台,自然而然需要购买这些东西。 而这三大商会,同一时刻,发来信件,告知户部东西有是有,但不是很多,刚好卖光了大部分,如果现在急需的话,必须要提前采伐,只是这样做的话,会导致收成极少,大大损伤长期生长。 故此提出等明年生产,当然了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他们忍痛采伐,只是价格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这很明显,三大商会想要坐地起价,至于价格是多少,还没有谈,给双方一个缓冲机会。 如此一来,身为户部尚书,顾言自然雷霆大怒了。 “这帮商人,当真是贪图小利,我等这几日几乎没有闭过眼,核算成本,开出八千五百两一架水车的价格,留有他们四成左右的利润,却不曾想到,他们贪得无厌!” “果然,天下乌鸦一般黑,番商黑,大魏的商人,也黑,只要是商人,就没有一个不黑的。” “老夫当真想让兵部,直接将这三家商会掌柜抓起来,统统抄家!杀到他们老实。” 顾言的怒骂声响起,甚至恨不得跟许清宵一样,让兵部去抓人,敢反对的直接杀干净。 但他知道这样是不可能的。 许清宵杀番商,是因为番商已经惹了民怨,再加上许清宵故意而为,让他们疯狂敛财,使民怨达到鼎沸,再一刀落下。 可若是动这些商人,那可不是玩笑话,番商真被杀绝了,不会影响到大魏什么。 可这些商人,涉及的生意五花八门,小到吃喝住行,大到六部所需,真要杀了,谁还给朝廷干活?谁又给户部创造部分税收?底层百姓就更不如意了。 所以他这也只是气话,真让他杀,他还真不敢杀。 “守仁,你可有办法对付这些女干商?” 说到这里,顾言看向许清宵,他的确有些束手无策了。 对方摆明着坐地起价,而且找的理由也无懈可击,毕竟你一口气要这么庞大的材料,人家说没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你总不可能派人去查吧? 就算派人去了,又能如何?你知道人家的仓库在哪里?你怎么清算? 到时候人家来一句,这些都是被订掉的货物,总不可能插队吧?尤其是这帮商人很聪明,说是被异国订走了。 这要真插队,到时候都要骂大魏欺负人。 要是在盛世,还真不怕有人骂,可现在的大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既不能招惹辱骂,又要把事情做好。 许清宵杀番商,如若不是百姓鼎力支持,换做任何情况,许清宵都要下天牢。 牵扯越大,就越有顾忌。 听到顾言所说。 许清宵没有回答,而是十分沉默地思索。 其实这一点,自己之前就已经猜到了。 毕竟商人逐利,一看到这么大的单子,第一反应可能想的不是发财了,而是想着如何要价。 这一点没有办法。 除非之前就把材料买来,但你大量购买,也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想要饶过他们几乎不可能。 “先发信回去,告知他们愿意加价,只要价钱合理。” 过了一会,许清宵给予这个回答。 但此话一说,顾言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 “加价?” “五万架水车,八千五百两一架,这里面已经有接近四成利润,他们扣除成本之后,到手也有接近一成利润。” “若是户部再拨款加价,后面的人工劳力费用,漕运费用,还有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至少要超额五百两白银。” “守仁,这又要拿出五千万两,只怕户部吃不消啊。” 顾言有些郁闷道。 本来五万万两白银,已经是极限了,现在还要加价? 说实话一旦加价,就意味着超额,大魏现银有八万万两,其中至少要留两万万两不能动吧? 毕竟谁能保证明天不会出事呢? 剩下六万万两,拿出五万万两出来,已经是户部的极限了,再多拿出来,他舍不得啊。 别说他了,六部谁舍得? 陛下都舍不得。 这帮女干商。 “顾尚书,眼下被人牵制,只能先进行询价,至少要知道他们想要加多少。” “然后再从长计议。” 短暂时间内,许清宵肯定想不出什么办法,与其如此,不如看看对方的胃口有多大。 如果只是想加一点,不是不可以谈一谈。 可如若想加的多,那就不好意思了。 顾言脸色有些沉,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许清宵的说法。 没办法,受人牵制,总不可能干等吧? 工部都培训这么长时间了,若是因为材料问题拖延,那才麻烦。 整个户部和工部忙活了二十多天,本来应该是处理其他事情的,如若这样放弃,他们也不甘心。 “守仁,做好应策之法,老夫感觉,此事绝对不会这么简单,这些商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坐地起价,一定是有底气和底牌的,这对户部来说是一个考验。” 顾言开口,让许清宵做好准备,对方敢突然坐地起价,肯定有底气和底牌的。 “清宵明白,请大人放心,此事清宵会认真对待。” 许清宵点了点头。 顾言想到的东西,许清宵也想到了。 不过无论如何,还是等对方报价再说吧。 “行了,时辰不早了,守仁,一同去太平诗会吧。” 顾言起身,这件事情暂且如此,他邀请许清宵一同前往太平诗会。 “顾尚书,太平诗会我就不去了,还有其他事情。” 许清宵委婉拒绝。 这话一说,三人有些好奇了。 “守仁,太平诗会可是三大文人盛会之一啊,你如此大才,若是不去,岂不是可惜了?” “是啊,守仁,今日我等上朝,大家伙都在谈论你的事情,都期待你在太平诗会上为我大魏争光,你怎么能不去?” 左右侍郎开口,言语之中充满着好奇。 “公务缠身,水车工程一日不解,大魏百姓就要多一日挨饿,太平诗会,在他人眼中是盛会,在许某眼中,比不上百姓。” 许清宵开口,如此说道。 此话一说,三人再次惊讶。 “三位大人,下官告辞了。” 许清宵没有多说,朝三人礼拜,而后离开。 房内,目送许清宵离开后,顾言不由感慨道。 “许守仁,当真是我大魏清官,心系百姓,老夫敬佩。” 顾言此话,绝非夸赞,而是由心而言。 对于天下文人来说,若有才华,都恨不得每日参加这种文坛盛会,恨不得出尽风头,引来天下羡慕。 可许清宵有如此大才,却愿意枯灯作伴,为百姓谋生,这如何不让他钦佩。 另一处。 许清宵朝着守仁学堂走去,他面色平静,可内心却有些不悦。 水车工程目前是许清宵最在乎的东西,可没想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