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特楼之行  (第1/2页)
    在厂长办公室外,王卫东遇到了周秘书。    一番闲谈之后,他知道了,杨厂长因为李二狗的事情,被部委领导叫去,参加会议。    国营厂的副厂长竟然参与走私文物,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件。    肯定要开会讨论。    找不到杨厂长,只能改天再来。    正当王卫东骑上自行车,准备离开轧钢厂的时候,一个身影匆匆的朝他跑来,隔得老远就在喊他名字。    “王卫东同志,王卫东同志!”    王卫东回过头,上下打量来人。    来人脚踩军绿解放胶鞋,下半身穿绿裤子,上半身穿绿棉袄,头戴绿帽子。    远远看去就像一根独立行走的大葱。    不用看脸,王卫东就知道来人是邮电局的员工。    难道又有信件了?    待来人走近,看清楚对方长相后,王卫东却有点懵。    这不是邮电局的小领导李跃进嘛?    怎么跑轧钢厂来了!    王卫东诧异的问:“李科长,您怎么过来了!”    李跃进喘着粗气说:“我打听了半天,才打听到你在轧钢厂。    你现在有空吗?    有件事情想请你帮忙。”    王卫东一头的雾水,不知道李跃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还是下意识的点点头:“有空是有空,但……”    没等他说完,李跃进就拉着他往外走。    “咱们路上再说,这事有点急。”    王卫东还能说什么?    反正他现在正闲着无聊,就看看这个李跃进想要干嘛吧。    半个小时后,王卫东和李跃进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熟悉是因为这个地方叫中关村,王卫东曾在这里买过电影光盘。    光盘上的电影,剧情简单,演员也很少,不过很精彩。    陌生的是,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路边皆是红砖平房,平房上铺着石棉瓦,给人一种陈旧感。    李跃进明显熟悉这里,他骑着自行车,领着王卫东在狭窄的巷子里穿梭。    很快,两个人就来到了三栋三层灰色小楼前。    小楼呈横着的“L”左右对称排列。    最当中的那栋小楼上挂着一个老的木质楼牌,上面一个黑色的14。    左右两侧分别是13、15号楼。    每层楼均有同样的红色木窗,木窗被分成八个小的方格子,隐约有广播和演奏钢琴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就是这三栋再简单不过的小楼,让王卫东垮在自行车上,怔在了寒风中。    他心中升出一种崇敬之情。    这里是“特楼”!    十多年前,为安置着名科学家和海外归来的学者,中关村“特楼”建成。    这里曾居住了四十位多位华夏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者。    其中就有钱氏三强和二十多位曾在戈壁滩里种蘑菇的着名科学家。    在华夏科学界有一种不夸张的说法,‘特楼’就是华夏科学的神庙。    能够居住在这里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    不过李跃进为何要把我带到这里呢?    王卫东满怀疑惑,向李跃进询问。    李跃进笑着摇摇头,指了指三楼,迈步走14号楼。    得,这家伙还喜欢卖关子!    王卫东只能跟在后面,沿着狭窄陡峭的楼梯,来到三楼。    走廊内粉着白灰,顶部吊着灯泡,门侧有个黑色圆形的老式电灯开关,这些都远超一般单位宿舍。    姜黄色的木门上有一方小小的窗户,门口有一方草藤编织成的地垫。    垫子有些许细碎泥土,可见这里的访客不少。    就在王卫东细细观察时,李跃进敲了敲门。    片刻之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打开了门。    这是?    王卫东刚想问李跃进老者的身份,就见他向那个老者敬了个礼:“阎所长,王卫东同志已经带到,请指示!”    阎所长朝李跃进点点头:“麻烦你了,跃进同志。    你忙去吧,我跟卫东同志聊几句。”    “是!”    李跃进应了声后,“踏踏”的下了楼,瞬间不见踪影。    留下王卫东应付他才第一次见面的大佬。    阎所长和蔼的看向王卫东,笑道:“王卫东同志,贸然将你请来这里,实在不好意思。”    王卫东连忙摇头。    在听说这老者姓阎,又是华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出了这位的身份。    华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姓阎的所长,除了主持筹建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并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那位大佬,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没错,早在五六年,华夏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了。    并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阎老,您找我,哪用得让李科长亲自通知我。    直接打电话说一声,我自然会过来。”    阎所长闻言笑了:“你知道我?”    王卫东点点头:“听说过您的事迹。”    阎所长脸上皱纹舒展,摸了摸鼻子:“看来我这老头子还是有点名气的嘛!    行,我也不跟你拐弯抹角了,把你叫过来,是因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请你帮忙。”    “您说,只要我能帮得上,就绝对不会推辞!”王卫东拍着胸脯说道。    阎所长身份特殊,绝对不会为私事请求帮助。    这件事肯定关系到华夏计算机的发展。    王卫东在大是大非上还是很清醒的。    只要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他绝不推托。    王卫东的态度让阎所长松了一口气。    在方部长推荐这个年轻人执行任务时,他还有所忧虑。    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冒着未知风险,做一些对自己毫无利益的事情。    “王卫东同志,进来聊吧。”阎所长的口气不觉得热呵起来,拉开了门。    王卫东抬步进入,看到客厅内的沙发上还坐着三四个青年。‘’    他们皆戴着玻璃底眼镜,浑身散发着书卷气息。    这些同志应该是华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吧。    研究员们看到王卫东,也都纷纷站起身,有一位还端来了茶水。    “坐下聊。”阎所长把王卫东让到沙发上,才缓声问道:“我听说,你先前让一个大洋彼岸的老外,帮你寄了些家电回国?”    听说...看来上面已经调查过那些家电了。    王卫东心中为系统的给力,点了一个赞。    不过,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系统编的故事,王卫东只能硬着头皮往下编。    “没错,我当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那老外还真就答应了。”    阎所长闻言点点头,满脸期盼:“卫东同志啊,我们研究所的项目,你应该也有所了解。    早在数十年前,国家就意识到了计算机的重要性。    于是,在五六年建立了华科院计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