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竟堕入竖子彀中!  (第2/2页)
鼓,何其刺激?    哎呀呀,同去!同去!    不过,叫这班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失望了——    次日清晨,太极殿东堂群贤济济,但其中并无何云鹤的身影。    何云鹤在哪儿?    昭阳殿呀。    董猛布置宦者,太极殿到昭阳殿,接力传递消息。    皇帝端坐阶上御榻,由始至终,基本上一个字儿也不用说。    第一个发言的是傅祗,侍中,爵封泾原子。    之前,此君在朱振口中出过场,就是向杨骏荐左部人王璋做太傅司马那位。    “帝王始崩,臣下论功,书记以来,未之有也!”    傅咸立即桴鼓相应,“正是!‘山陵辛劳’,臣子本分,何忍以此邀功?何况,这增位、封侯者,有几个是真正‘预丧事’的?”    此即朱振口中之“二傅”了。    前头也介绍过了,傅咸的爵位,比他族兄还要高——清泉县侯。    接下来发言的,是高居本朝富豪排行榜首位的石崇,侍中,安阳乡侯。    “陛下正位东宫二十馀年,今承大业,而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及诸将平吴之功,轻重不称!”    “泰始革命”,即司马晋禅代曹魏,“泰始”是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    何攀跟进,“大晋卜世无穷,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有爵必进,则数世之后,莫非公侯矣!”    这位何惠兴,由廷尉迁散骑侍郎,爵封关中侯,同本家何云鹤同官,级别、封爵不算太高,但正经是个牛人——    他是伐吴主将之一王浚的谋主,受命进京,武帝两次接见,与张华、羊祜一起筹策,参谋军事。    接下来发言者,为在场最具分量者之一——张华。    “此魏明帝即位故事也。明帝生母文昭甄皇后废死,明帝本人也被降为侯爵,有了这一段过往,明帝即位之初,其实根基不稳,因此,普进封爵以求媚于众——此前朝弊政,何足为法?”    ……    这样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昭阳殿。    皇后愈听愈兴奋,到了后来,眉飞色舞了。    “张华的话,最厉害!魏明帝根基不稳,陛下哪有啥‘根基不稳’?‘根基不稳’的是杨骏自己!‘求媚于众’——真把话说透了!哈哈哈!”    “我能想象到杨骏啥脸色——必定比釜底还黑!哈哈哈!”    “对了,杨骏那边,咋反驳的?怎么没见这样的消息送过来?”    “回殿下,”董猛微笑,“不是没送过来,是真没有!杨太傅那边,只是一个个黑着脸——由始至终,竟是一声不出!”    皇后大笑!    笑声歇落,“小郎,你这一招‘公议’好!——杨骏被骂的张不开嘴了!”    “回殿下,杨骏确实理亏——”    何天沉吟,“不过……”    “什么?”    “臣以为,他已有改弦更张之意了。”    皇后微微一怔,眼中随即放光,“我晓得你的意思——不容他改弦更张!”    “殿下圣明!”    “好!今天下午,就把‘准奏’的诏旨颁下去!”    诏旨一下来,朝堂内外,炸了锅了!    上午“公议”,一面倒反对,下午就“准奏”?    遛二傻子呢?!    但没人责怪皇帝,都明白,皇帝其实不赞成杨骏的上书。    那,只能是杨骏胁迫皇帝,皇帝不能不做违心之论了!    杨文长,你太特么过分了!    这一回,真是所有人都恶心到了!    杨骏有苦说不出。    何天判断无误,朝会之上,杨骏确已有改弦更张的想法了。    散朝之后,回到府邸,正同二三亲信商量,“准奏”的诏旨就颁下来了!    一个个瞠目结舌。    杨骏更是气的浑身发抖。    良久,透一口气,“竟堕入竖子彀中!”    咬牙,“显扬,惊马奔车那一次,我还怪你;现在看来,还是你对——”    “此竖子,不能不除!”    “遵太傅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