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八章:巨额贿赂 (第1/2页)
在历经为期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后,陈云甫的回国船队在泉州下港。 是泉州而不是广州。 福建的官员很是兴奋的接了驾,但这份热情并没有得到陈云甫的积极回馈,因为王驾只在泉州驻跸一夜后便匆匆北上返回南京。 这让很多官员大失所望。 陈云甫是离开了,不过随驾从印度而来的蒲向东则留在了泉州,他要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 在蒲向东的商业版图中,泉州同样座极其重要的城市。 就比如他现在正忙着和福建布政使司洽谈福建铁轨筹建工程。 “在朝廷工建部的规划中,福建只有一条铁轨,那便是福州通往泉州的福泉铁轨,北端和南京铁轨相连,这显然是不够用的。” 蒲向东没有去福州,可福建的布政副使翁秉元却从福州赶来了泉州,专程和前者洽谈此事。 在泉州府的衙门里,两人齐头并座,侃侃而谈。 “对你们福建的铁轨投资,将计划修建十七条总长达到三千七百里的铁轨,连通九个府二十三个县。” 翁秉元一张脸笑的像是盛开的菊花般灿烂,一迭声的连连道好。 “而投资的条件和广东一样,铁轨建成之后,我要三十年的收益权。” “应该的、应该的。”翁秉元忙拍着胸脯保证道:“来之前,藩台特意嘱咐过此事,铁轨三十年的收益权全归蒲会长。” 蒲向东抬了一下手:“翁副使,除此之外,蒲某还有一个条件。” “请说。” “我要,入股泉州商会。” 翁秉元的脸色一僵,随后讪笑道:“蒲会长玩笑了,泉州商会是朝廷的,话又说回来,蒲会长之前和广东那边的投资条件中,不也只是一个收益权年限吗。” “福建多山,光这一个山川险要变通途的工程就极其浩大了,这得多少奴隶多少火药才能把那一座座碍事的大山搬走?”新笔趣阁 蒲向东直言道:“蒲某虽然是阿拉伯人,但在大明已经生活了许多年,而且在福建,蒲某也有很多商号在经营,知道贵地有一句话,叫做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 隔开哪怕一座山,两个村子之间连正常的交流都困难,这样的福建,不把路修好,你们连中央关于大一统中提到的‘话同音、字同迹’都办不好,教育就更是兴办不利,所以,蒲某修的可不单单只是经济上的一条好路,还是为翁副使等贵地官员,修了一条仕途的青云路出来啊。 这么看来,蒲某入股泉州商会的条件,不算苛刻吧。” 翁秉元沉默下来,心中一时间也是犹豫不定。 这蒲向东说的不无道理啊。 福建境内的地理环境没有优势,正是囿于此点,所以福建只有福州府和泉州府两个府还算富裕,其他地方差的多。 这一点上和广东很相像。 可修路是个大工程,仅凭福建当地的财政无力实现,而中央方面这几年也被陈云甫的大手大脚挥霍给掏空了所有家底,加之货币改革以来,地方物价飞涨,朝廷仅剩不多的钱也都得用来平衡几大重要物资。 粮价、盐价、糖价、布价等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原始生存物资。 在这种情况下,福建要是想着指望南京支援他们修路那毫无疑问是痴人说梦了。 谁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可全国各地哪哪不要修路? 就南京作为首都,也得修路。 听说是捣鼓出了一种叫做水泥的新鲜玩意,现在南京打算翻修城内主干道,全部修成水泥路和以便和马车轨道辅成使用。 这朝廷没有钱支援地方,地方的财政又因为物价的疯涨而日趋紧张,地方再想干出政绩,没有钱来支持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商人,由此成为各级地方衙门官员的座上宾。 翁秉元权衡了许久,最后给了蒲向东一个模糊的态度。 “这事,容本官和藩台说说,还是由藩台定夺吧。” “当然。” 蒲向东也没有过分紧逼,送走翁秉元后就在泉州踏实的住了下来,整日间和泉州府的地方官员没少打交道。 而泉州知府唐士僎更是用一种近乎殷切的态度全程陪同。 “说起这泉州,同我们阿拉伯人的渊源也算是有年头了。” 泉州承天寺是泉州多元化宗教中佛教的香火圣地之一,得益于这些年大明的经济日益繁荣,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