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汉阙_第175章 林邑内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5章 林邑内乱 (第1/2页)

    林邑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之古国名。又作临邑国。此地原系占族之根据地,西汉设为日南郡象林县,称为象林邑,略去象,故称林邑。

    东汉末年,有名为区连者,杀害县令,自称林邑国王。

    自孙权以来,不朝中国。至武帝太康中,始来贡献。

    前任林邑国王范胡大,也可以称其为拔陀罗跋摩一世。此人是一个有为之主,自他亲政后,积极扩充国力,开始在林邑全国广筑城池。等林邑国强盛后,范胡达就频繁侵攻东晋的日南郡、九德郡,曾俘虏了两地太守炅源和曹炳。

    六年前范胡达在进犯大晋疆土的时候被交州刺史杜慧度给赶了回去,之后便一病不起,将王位传给儿子范敌真。

    王位交接的很顺利,中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sao乱。

    可惜这位新任林邑国王脑子不太对劲……

    在王位争夺结束后,范敌真的弟弟范敌铠带着兄弟两的母亲出奔。

    范敌真很后悔自己不能容母亲、弟弟,于是在居然弃国赴天竺,禅位于外甥……

    国相藏驎苦苦劝谏范敌真不要让位,但范敌真不从。

    所以范敌真的外甥继位后,便处死了藏驎,藏驎之子又杀了范敌真的外甥,并想立范敌真异母弟范敌文继位,为此林邑国内出现了纷争。

    最要命的是那藏驎之子和他想扶持的范敌文对于刘宋的态度都算不上好,一旦他们把持林邑国,未来必成大患。

    所以在交州的杜慧度打探到这个消息后便第一时间上报给建康朝廷,希望趁着林邑动乱直接斩草除根,恢复先汉旧制。

    这个提议内容自然没问题。

    一旦解决掉林邑,使中原王朝势力重新控制南越故地,不但可以加强对南方诸多国家的威慑,更可以促进朝廷在南方的贸易。

    但是……

    提出的时间不对。

    眼下刘裕正壮志满酬打算北伐,要是分心去讨伐林邑,必然会牵扯掉一部分力量。

    在“北伐”这种事上,必须是有八分劲也要使十分力。

    稍有差池,这就不光是刘裕晚节不保的问题,而是刘宋可能会和赵宋一样,在立国之初就被削去胸中志气。

    所以两头齐进的办法绝不可取。

    可如果选择征讨林邑的的话必然会耽误北伐。

    在得知情报后,刘裕当即就召集起五名三高官官议事。

    “此举,何为?”

    就连刘裕也漏出难色。

    征伐大国要靠国势,征伐小国却是要局势。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各有胜败,但最终魏国还是能依靠蒸蒸日上的国力取胜,这就是国势。

    可弱小的高句丽在面对强大的隋朝时却能耗死对方,这便是局势。

    林邑这种鬼地方,若是它自己不出问题想要征服它必然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正如杜慧度的文书所言,这种对方国内出问题的机会真的是千载难逢。

    林邑自东汉末立国已有两百多年,这中间出现的机会屈指可数,而且中原王朝也一直处于内乱中,始终没有把握住机会。导致这块土地一直没有收复。

    现在眼看有机会,但又正是北伐的时候……

    “陛下!臣建议暂时不管林邑之事,全力北伐,击溃索虏!”

    说话的是谢晦。

    陈郡谢氏在刘裕身上的投资太多了。

    正因如此,他们都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帝国出现,这样他们的地位才会随着帝国的建立而水涨船高。.

    若因为林邑之事导致北伐失败,那样的责任谁都担不起。

    王弘、傅亮两人也一致同意继续北伐,不去管林邑之事。

    眼下只有徐羡之和刘义真没有进行表态。

    刘裕将目光移到刘义真身上:“车士……”

    “绝不能因为林邑小国之事影响到北伐!”

    刘义真的语气很强硬。

    “北伐乃事关国运之事,莫说区区林邑,就是蜀地叛乱也不可废弃。”

    听到这话,刘裕双目中有些黯淡。

    “但是!”

    刘义真笑着对刘裕说道:“不要让林邑之事影响北伐不就成了?”

    刘裕突然惊喜的抬头看着刘义真。

    刘义真见刘裕如此反应,忍不住心中偷笑。

    果然。

    刘裕这种从微末走到顶点的天命主角,都有点坏毛病……

    那就是王霸之气乱放。

    他们的思维从来都不是放弃什么,可以得到什么。

    而是——

    老子都要!

    这或许就是刘邦、刘备、刘裕这种平民流开国之君身上独有的气质。

    明知不可为,但老子就是想试试!

    刘裕难道不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