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初窥门径 (第2/2页)
是个未知的领域,不然先生不会说得这么拘束。” 停顿片刻,思绪一番后,李匀苏继续说道:“但是,其实我私底下也有问过我爹,我爹说过,仙也是人,他们躲在那人间各处,暗自观察着世间万物的发展。” “同时,仙也并非为人,而是能与鬼神相提并论的未知。” 椿申边听边点着头,表示认可。 指了指旁边,说道: “来,你坐下,接下来好好听我说。” 只见李匀苏一个跨步,迅速坐下,表示着极大的兴趣。 “暂且不谈鬼神,今日我同你讲的,你全都要记住,一字一句,切勿左耳进右耳出。” 首先,便是这仙。 要说仙的起源,没人知道,不曾记载,那历史也好,人间杂谈也罢,都没有一丁点的讲解。要知道,这大陆历史千年有余,怎会唯独对此字没有任何讲解呢? 其实,是有的。 我的师父王阳慧在其求道之途中,就曾大量翻阅过古籍文献,可以说是饱览群书。 按照他老人家对我说的话总结来讲,以前的古人将我们此时的“仙”叫做“灵”,乃是极阴之体,常出没于深山密林等幽静阴寒之地。 而“仙”字的历史不过百年,相比于千年历史的“灵”来说,则显得格外年轻新鲜。 于是他提出“仙灵”的理念,将二者结合起来理解,并加以阐释传播,作为他的弟子,我理应也将此毫无保留的讲给你,我的学生。 其次就是仙道。 何为仙道?这是今天的重点,按照简单的来讲,就是,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仙的道路和方法。 正如你爹爹所说,仙也是人,那一个个被世人看作妖魔鬼怪的“灵”,其实很大可能也就是人,因为诸多原因,藏匿于深山之中罢了。 那么,那个方法又是什么呢? 这几十年来,我这躺着的爷爷,我的父亲,我的老师和我,甚至还有许多许多的修道之人都在努力找寻,最终,才有了一个大概的方法。 术! 人们常言棍术、剑术之精湛,拳术之凶悍,武术之博大,也就是说的一个精进。 说到底,就是修行二字,同如修道一般,这对于仙道的参悟修行,我们这般人则叫做“修仙”。 修道,道修,前者在于仙,后者在于道,道修者,修于精气神,修道者,在于云中仙。 但二者大致为一,所以我们也只取前者,只叫修道,这也便是如今道家的主流。 我希望的则是,你往后也能修道,然后进行道修。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你,毕竟这个方法还不够成熟,我们也是初窥门径,小有所成。 但倘若你对此有一点兴趣的话,接下来的话则就要好生记住。 道修之理在于根,根生灵,灵生道,也叫道根,一个人的核心不止于心,更有道根,道根无形,为气,充斥全身上下。 人们的行为之基本取决于气,气生于根,所以修炼气就显得格外重要。 以此为基础,才有进行修道的资格。 那么,修道,练气,便自成一体。 由此,全新的道家出现,全新的道教成形,而我,我椿申,便是这新道的传颂者,实践者和拥护者。 只是啊,那世间人们惧怕仙灵,孰不知,自己其实便是仙灵本身,实乃嘲讽至极。 这最后我要讲的,便是基于你的选择了,我问问你: “李匀苏,这道,你学还是不学,这仙,你修还是不修?” 面对突如而来的直接的提问,李匀苏不知如何回答,今日有太多知识扑面而来进入脑中,这六岁的小脑袋属实是有点不够用了。 “这......师父,这问的太突然了,对不起,我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如何回答。” 李匀苏支支吾吾说道,不知如何作答。 看着一旁一脸愁容的自己的得意弟子,椿申伸出手摸了摸李匀苏的脑袋。 慢慢抚摸着,椿申轻声说道:“这无妨,这件事关乎你的人生,你有许多时间去思考答案,不急于这一时,待你何时有了答案,我再看看是否要同你讲讲今日的最后一点。” 椿申收回右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起身说道:“也许这一点明天就说,也许永远也不会说出口,因果造化,取决于你。” “走吧,今日的课业完成,你也好好整理整理思绪,毕竟课下的思考和总结,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话刚刚落下,椿申就半只脚抬了出去。 刚走了几步,椿申背对李匀苏说道: “匀苏啊,你明了天命吗?” 李匀苏回道: “尚且不知。” 椿申点点头,背着手才继续走去,如先前那般,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下就走了老远。 那还在原地愁容的李匀苏嘀咕了一句:明明走的那么轻松,为何却不如普通人一般的脚程呢? 实乃奇怪。 这“实乃”二字,自然也学自于今天椿申的讲话之中。 “师父!你可慢点!” 李匀苏跳起身来,连滚带爬的跑向了椿申,留下那草地上被压弯的小草慢慢自愈。 小草将弯折的身体一点点矫正,看似没用一点力气,但却不知为何,不知哪里来的力气,让这原本弯倒的身躯恢复了原貌。 最终,一切如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