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4章 耀东哥,我喜欢你  (第2/2页)
工也忍不住开了话筒,问了几个问题,这一问一答就是近一个小时。    说的陈耀东嘴巴都干了。    连饭都没吃上几口。    最后实在扛不住了,把话筒交给王平安,让王平继续回答员工的问题。    并且把剩下的流程都给砍掉了。    这样就挺好的。    搞那么多流程有个屁用,除了让员工反感没一点实际效果。    等到问答结束,还专门定下了规矩:“以后每年的迎新年活动都这样搞,这是个很好的和一线员工交流的机会,平时不敢问的,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问出来,要把这个活动当办成一个给员工发生和表达诉求的平台,保持传承下去,不要为了聚餐而聚餐搞形式主义,我觉的用这样的方式和员工交流就挺好,实话实说,不要回避和搪塞,能落实的落实,落实不了的也实话实说,回避搪塞问题比说实话更让员工反感。”    高管们都点头。    不管大家心里有没有意见,既然陈老板定下了,就得执行下去。    晚会六点准时开始。    计划八点结束。    七点半的时候,陈耀东先撤了。    到停车场,看到有个人在停车场晃悠。    天太黑看不清,也没理会。    上了车打着火,起步往左一拐,车光一照,才看清是谁。    往前走了几步,陈耀东一脚把车刹停,落下车窗,看着站在路边冻的脸通红,似乎有心事的罗美,问:“你在这干嘛,来等你婶婶的?”    罗美点了点头,庄寡妇也是兴邦集团员工,今晚在这参加聚餐。    陈耀东问:“怎么不上去吃点?”    罗美说道:“我吃过了。”    陈耀东道:“上去等吧,大冷天的别站下面。”    罗美没有说话,瞅着他道:“耀东哥,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    陈耀东道:“你问。”    罗美瞧了瞧她,似乎有点难以启齿,低着头半爽没吭声。    陈耀东不是个木讷的人,立马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但又不敢确定。    毕竟从没想过。    过了半晌。    陈耀东道:“外面冷,到里面去等吧!”    罗美低着头没吭声。    陈耀东再没说什么,挂上档,一脚油门走了。    车子开出七八米时,才隐隐听到罗美在后面喊了一声:“耀东哥,我喜欢你。”    陈耀东升起了车窗,油门踩的更用力了。    动力强劲的570猛然加速,冲出了景兴酒店。    三十一了。    儿女双全。    偶尔浪浪可以。    但再也承载不起感情这种奢侈品了。    陈耀东不知道罗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心思的。    也不想问。    问了就是罪过。    人不但要为自己负责,也得为别人负责。    更得为家人负责。    偶尔浪一下可以,但不能沾染感情这种东西。    不然伤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了。    可以管不住胯下二两rou,但一定得把心管住。    一旦放飞就完了。    2019年如期而来。    元旦三天,陈耀东和高管们分头慰问,外部环境要经营好。    平时多烧烧冷灶,等飞黄腾达了人家才会记的你。    平时不烧香,佛爷修成了正果谁会记的你。    陈耀东甚至跑了趟省城,拜访了不少领导,该汇报工作汇报工作,兴邦集团现在是省里重点扶持企业,即使省领导日理万机,陈耀东去汇报工作,领导也会抽出时间跟他聊聊。    这就是最大的优待。    换了其他商人,省领导哪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当然,省领导和下面领导关注的层次就不一样了,兴邦农业开了多少分店,又整合了多少资源渠道这些不是省领导关注的,省领导关注的是兴邦农业的超级渠道能为河西的农产品流通带来多少促进作用,能为农民增收创效起到多大推动作用,兴邦集团下面的许多农业研究项目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河西省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南山平原的农牧业一体化模式有没有推广的价值等等。    这些东西才是省领导们关注的重点。    总的来说,省领导对陈耀东这个小伙子还是挺看好的。    年纪轻轻,就能戒骄戒躁,沉下心来认真做事,在最不受青睐的基础农牧业领域踏踏实实深耕了多年,至今还能背负巨额亏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在很难得。    这样有激情敢作为的年轻人自然要鼓励。    大力支持。    只要屁股不歪,方向不偏。    一点小瑕疵不算是大问题。    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的嘛!    世上没有秘密。    陈老板蓐京沪富人的羊毛,大把的钞票带回家乡搞基础农业,省领导想知道实在不是多大的难事,和那些发了财只顾享受,却对社会毫无贡献的商人比起来,那可真是妥妥的三好青年,至于陈老板买个飞机啥的那都不叫事,能挣到百亿财富买个飞机算什么。    省领导对陈耀东观感都挺不错。    是以陈耀东提出要在省城拿地给员工建职工小区时,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    只要大领导点头了。    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至于相关优惠政策,就看下来怎么运作。    男人的一口唾沫一个钉。    既然答应了员工要盖职工小区,说了就得做到,否则不如不说。    只是集资建房,公司又不掏钱,最多出点人力,这种事要多做。    用企业的影响力给员工谋福利,员工才能认同企业,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归属感,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做到位了,王雪梅的止标才有机会实现。    不然什么都是空的。    在省城待了半个月,陈耀东拜访市区厅局领导,积极要政策要优惠。    省城的房子是肯定要盖的,这个不用想。    兴邦集团员工过万,其中省城占了大头,八百多家门店,四千多名一线销售人员,再加上建在省城的调度中心和物流中心,员工超过五千人,没房子的占了90%以上。    不用征求意见,也知道这些没房子的员工必然会要求集资盖房。    对大多数员工来说,这是在省城买房唯一的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