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〇六章 基建狂魔 (第2/2页)
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处在东西部中间的地理位置。 还有这里作为西部铁路终点以及地处大平原边沿的便利交通。 “市长先生,你好。” 赵四喜路过城东的一个铁匠铺。 铺子里的白人店主基诺·佩鲁齐主动跟他打招呼。 这个长着一脸大胡子,四肢发达的白人,其实一点都不强悍。 反而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 他是来自巴尔干克罗地亚地区的白人移民,是一名斯拉夫人。 赵四喜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移民阿米利亚,又为什么要到荒凉的西部来。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佩鲁齐先生是一个不错的铁匠。他会打制一些工具卖给周围的人,还会帮马匹更换马掌。 据说他的太太佩鲁奇夫人是他在移民的路上认识的。 他们有两个半大的孩子,一儿一女,但是这两个孩子都不是佩鲁奇先生亲生的。 而是佩鲁齐太太与前夫生的,但是佩鲁齐先生对这两个孩子视若己出。 “你好,佩鲁奇先生,看到你每天都很忙碌,我很高兴。” “是的,市长先生,只要我一直忙着,就不用担心没有面包吃了。” “哈哈,是的,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去搞一个机器锻锤,要不然你要将自己给累垮了。” “那也要我先攒够了本钱才行,市长先生。” “你如果真的缺钱的话,可以向市政厅申请一笔低息贷款。我觉得你是一个诚实勤劳的人,可以取得这样的信赖。” 赵四喜仿照复兴军的青苗贷,设置了一项创业贷款。 他自己的家族还有城内的其他几个大家族,各自拿了一笔钱出来成立了一家银行。 这个银行规模很小,业务范围也仅仅局限于新郑一地。 它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城内百姓商户的存款,然后为那些新加入城市的移民发放贷款。 为了促进新郑州市场的繁荣,赵四喜专门成立了一项低息贷款。 不过要想得到这笔低息贷款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这更像是一个创业扶持基金。 他观察基诺·佩鲁齐很长时间了,从华人的价值观来审视,这是一个心地善良,踏实肯干的人。 “哦,我的天啊,这是真的吗?太感谢你了,市长大人,要是现在拥有一个锻锤的话,我的生产速度能够提高十倍,我相信半年时间,我就能够将一个锻锤的钱给还清。”基诺·佩鲁齐非常兴奋。 他可是一个斯拉夫人,在这个城市中举目无亲,没想到高高在上的市长大人会主动帮他。 “好了,你有空的时候到新郑银行去把手续办好。要是不知道从哪里购买锻锤的话,你就到新郑贸易公司去找他们。” 这个新郑贸易公司也是赵四喜等几个新郑州城的元老家族联合创办的。 他们从金城进口复兴军治下的各种特产,然后向东部白人州售卖,也会购进东部白人州的商品出口到大华夏圈的市场。 这种倒买倒卖的生意被他们做的非常的红火。 “是,谢谢市长先生,我下午忙完就去办手续,我已经忍不住要向艾琳分享这个好消息了。” “好好干,新郑州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我们都是亲人。”赵四喜说道。 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赵四喜的口头禅。 每当市长大人说出这句话时,无论是什么肤色的市民都会向他致敬。 新郑州城的城墙呈现多边形,在靠近河边的一块高地上。 外城就是那些后来移民的居住区,街道则沿着河道,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 东区生活的主要是东部各州过来的移民,西区则主要生活着后来的华人移民。 内城生活的主要是老移民。现在内城的房子已经不是这些新移民能够买的起的。 赵四喜沿着东大街继续往前走。 在一处街巷的路口,一群穿着破旧亚麻单衣的黑人蹲在地上。 他们的面前放着一块牌子,上面用英语和汉语写着“扛活”。 原来是一群打零工的黑人。 这些黑人中有很多是草从南方逃出来的黑奴。 因为只有新郑州这里不会将他们抓起来前往回去。 对于他们来说去那些北方州路途太远。既然新郑州城能够落脚,他们就在这里落脚。 远离的街道的地方有许多地窝棚,就是这些人的家。 对于他们来说,在这里虽然也要很辛苦地帮人家干活才能够吃饱饭。 但是他们至少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这里良好的治安能够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至少他们辛苦赚来的钱不会被他人非法的占有。 “功名啊,回头让人在这附近找块地方,搭建一栋大木房,就叫做劳力市场。让这些黑人等活的时候能够有个地方。”赵四喜跟自己身边的李功明说道。 李功明年纪跟他差不多大,是个读过书的,一直跟在赵四喜的身边做助手。 刚才赵四喜离开基诺·佩鲁齐的铁匠铺之后,李功明才找到他。 是科曼奇殷地安人的首领来了。 新郑州城与科曼奇殷地安人的领地很近。 对于只种地,不随意猎杀野牛的新郑人,这些殷地安人还算友好。 只有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发生过冲突,不过新郑城向这些殷地安人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对于只尊重强者的科曼奇人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赵市长,我跟你说,这些黑人有些懒惰。他们明明可以给人做长工的,那样就不用这样经常出来找活计。” “但是他们只愿意做短工,赚了钱就去买酒,然后躲在自己的窝棚里喝酒睡觉。” “呵呵,功成啊,你这是对他们存在偏见,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些人确实缓解了我们劳动力的不足问题。” “我想他们也不想给人做长工,可能是他们觉得这跟他们曾经做奴隶有些像吧。” 赵四喜家中就有十几个扶桑长工,这些人基本上就跟赵四喜的家臣一般,帮助赵四喜管理他逐渐壮大的产业。 他们比奴隶也高级不了多少,只是赵四喜这个主家优待他们而已。 但是这些扶桑人却很喜欢这样的身份。他们甚至因为自己是市长家的长工而感到自豪。 但是这些逃出种植园的黑人,满脑子都是要自由的思想。 哪怕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们却能够在窝棚中同样享受到自由的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想法不同,赵四喜接受的是华夏的教育。 华人的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这种包容性自古有之。 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吸收周围的文化,从东夷到西戎,再到南蛮…… 多少文化都融入到了华夏文明中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