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七八章 努尔会谈 (第2/2页)
的兵力进攻小型的据点、村镇都没有问题。 要是需要进攻大一些的城镇,就得几名情报员会联合更多的部落。 因为手中掌握着情报,在情报人员的组织下,这些普什图部族一般都能顾得手。 他通常会把战利品,包括当地的人口全部都搬走。 对大嘤帝国在白沙瓦地区的殖民统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些普什图人的部落此时还非常地落后,有了这些情报人员的统筹,加上他们搞来的枪支,让这些部落的战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董书恒这几年的运作之下,印度地区逐渐成为了大嘤帝国的战争泥潭。 坦普尔也知道这样的情况,但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形势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大嘤帝国要想彻底剿灭当地的反叛势力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大嘤帝国已经派不出那么多的兵力。现在要完全扑灭在印度地区几个势力,大嘤帝国至少要派遣五十万的陆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石达开现在已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地方上的建设上。 加尔各答就是一座堡垒型的城市,大嘤帝国经营了几百年,想打下来非常的困难。 关键问题是他们现在觉得打下加尔各答似乎并不划算。 况且大嘤帝国还有海军的炮舰驻扎在港口,给他们的攻击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圣军与缅甸王军各派遣了一支军队,一个堵在加尔各答的北边,一个堵在了东面。 战斗的规模一直不大。 迦罗亚那边经历了国内的动乱也开始大规模地将东边的人口迁移到西边的孟加拉地区。 此时他们也要花费时间去整合内部的各个势力,稳定地方。 原本忠于迦罗亚的那些势力,在这次洗牌之中获利最大,但是他们的好处要一步步落实分配。 南方泰米尔人则躲在中部的山林之中,时不时冒出来对大嘤帝国的港口进行破坏。 除了复兴军在支持他们,驻扎在金奈的弗兰西人也会跟他们交易。 他们可以用自己手中的象牙、宝石、香料从弗兰西的印度殖民地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资。 因此大嘤帝国要想通过围困的办法让这些泰米尔人投降,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九月十五日,董书恒到达努尔城,这座小城中原本的一万多居民已经被清空。 双的警卫人员从东西两个方向进程城布防。 在城镇的中间有一栋白色的两层楼房,临时装修一新。 施工是双方的工人一同进行的。 一身青色工作服的董书恒在护卫的重重保卫之下来到了门口。 “你好,尼古拉耶维奇先生。” “你好,总统先生。” 两个人都带着微笑,像是两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一般握手。 双方的摄影师,在一边拍下了这一幕。 当然了,这些照片和视频只是用来存档,可不会放在报纸上报道的。 “请!”双方都将自己当做主人一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是一种无形的较量。只有主人家才会请别人进门。 董书恒不可能承认这是沙俄的地盘。相同的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可能承认这里是复兴军的势力。 两人相视一笑,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总统先生,很高兴见到你,你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 “哦,是吗,沙皇陛下也是年轻有为。” 很快客套话就说完。双方终究要聊到双方都关切的一些问题。 最重要的自然是土地的问题。沙皇坚持远东的土地是沙俄的固有土地。 董书恒则认为,那里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土地。 这一点双方都有理,却又都没有理。 说到底那里只是苦寒之地,一直以来都只有少量的原住民生活在那里。 这些原住民大部分都是北方草原部落的人演化而来的。 接下来双方又谈到西部的问题。主要是哈萨克草原的问题。 尼古拉耶维奇原则上同意在草原的中部戈壁上划定停战区。 双方仅可以派遣军队到这里巡视。 为了避免各自无限制地增兵,董书恒提出一个方案,就是双方都将各自在当地的军队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可以向对方的辖区派遣观察员,监视对方的军队数量。 这个制度还是董书恒抄过来的。因为双方之间缺乏互信嘛,那就想办法提升互信。 那么互派观察员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当然,复兴军还是作弊了的。 因为董书恒在西域这里还有几十万人的军屯,这些人战斗力是不强。 但是他们的组织力一点都不弱。而且是可以随时拉出来的。到时候董书恒肯定不会承认这些军屯是战斗人员。 整个领土问题讨论的关键还是在于提升战略互信。 接下来,是经济上的问题,双方最后商定,在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南北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两个开放口岸。 即复兴军开放两个口岸,沙俄也开放两个口岸。 在口岸之内,双方可以进行正常的商业往来。 双方还商定了文化上的交流活动。即双方每年可以互相派遣学者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以此来改善民间的关系。 技术上,复兴军以合适的价格向沙俄转让了一部分的铁甲舰技术。 这一点出乎了尼古拉耶维奇的预料。 董书恒想的很清楚,这些技术,复兴军不卖给沙俄,别人也会卖。而沙俄海军发展,对复兴军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沙俄没有什么港口,他们的海军想要到东方来,非常困难。 反倒会将欧罗巴海军军备竞赛的水搞得更混。 沙俄也有自己拿得出的一些东西,比如他们在化学上的研究就比较靠前,手中也有不少的技术。 作为交换,沙俄也会拿出一些复兴军感兴趣的东西卖过来。 外交上,双方恢复互派外交代表。 努尔将成为一个自由市,为双方提供一个自由贸易的中心。 这次谈判,董书恒本着务实的态度去谈的,结果还是不错的,达成了不少的共识,还签订了一个备忘录。 董书恒能够感受到尼古拉耶维奇确实也不想继续打仗。结合他得到的情报,现在沙俄正在进行的国内改革。 也许真的是改革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他需要时间去解决。 这种政客的直觉有时候非常的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