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〇三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1/2页)
看书网.,最快更新回到清朝做盐商最新章节! 教廷现在都已经发话了,要阻止圣战。 这个反东华联盟倒是不指望教廷送来多少十字军的战士。 他们只希望教廷能够给他们多送点钱过来。大家都知道教廷是一个土财主嘛。 教廷国现在虽然没有多少直辖的土地,但是他影响的范围还是很大的。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教廷提供政治献金。 所以他们这个联盟要将声势搞大,拉来更多的赞助。 同为白人文明,大家自然是不想看到东华这种带有反殖民主义色彩的国家出现。 要不然欧罗巴的白人岂不是要缩回欧罗巴的弹丸之地去玩泥巴了。 欧罗巴在几个大洲中算是最为狭小的一个了,而且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如果不依靠对外的侵略和掠夺,是不可能发展成为现在这种程度。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欧罗巴的白人国家都要对这个反东华联盟进行支持的。 现在大嘤帝国和拿破仑三世都已经对他们表示了支持。英法两个一流强国带头,荷兰、西班牙等二刘国家纷纷附和。 只有普鲁士、奥地利这些没啥殖民地的中欧国家对此不置可否。 甚至在心中有一些小欣喜,因为这样的话,他们还能分到一定的利益。 所以普鲁士承认东华并非是完全看在复兴军的面子上,也是出于自己的考虑。 他们确实非常依赖东华的矿产资源。 英法这次说的可不是空话,一船船的装备已经开始运往东海岸的布宜诺斯城以及北边的加拉加港。 这些装备都是以平价的方式,或者是贷款的方式交给反东华联盟的国家。 另外,真的有很多头脑发热的欧罗巴年轻人自己带着火枪来到南阿米利亚要参加十字军。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啊! 瓦内拉共和国以及弛利共和国都向欧洲订购了最新的铁甲舰。 而且英法也都给出了优惠价格。 不仅仅如此,他们还向这些国家爬出了军事教官,帮助他们训练军队。 就连逃到了伊基克的鲁斯图将军都打出了复国的旗帜。 只是他也是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人,见到人家都从欧罗巴那里得到了好处,自己也眼馋。 总体来说,南阿米利亚这里还在不断地积蓄着战争动能,什么时候爆发谁都说不准。现在的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短暂过渡。 相对于反东华联盟来说,东华则淡定得多,近十万的常备军摆在边境的重要地带,摆出了防守的姿态。 这支大军平时不仅仅要练兵,加强士兵之间的磨合。 还要在边境地区修筑堡垒工事。 总体来说东华在防御上还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东华军虽强,但是现在也无力进攻周围的国家,因为他一旦要主动出击就会分散自己的兵力。 而保持十万人的军队已经是东华现在的极限了。 这还是复兴军在背后支持的情况下。 要不然的话就凭借东华的人力物力能养活五万人的军队就已经是不错了。 东华这次与波力威亚之间的战争,虽然没有直接废掉该国。 但是成功废掉了波力威亚的武功,另外将领土向西扩张了一大片。 向南面也推进到了的的喀喀湖的南岸,边境线距离波力威亚的首都也就几十公里。 波力威亚要是敢有所异动,分分钟就能够被东华兵临城下。 另外,东华还成功解放了波力威亚的几十万殷地安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迁移到了从波力威亚划过来的亚马孙平原地区生活。只有生活在高原至少的殷地安人留了下来。 他们在东华人的帮助下按照部族的形式的组成了一个个村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 这些土地也不是白给他们的,他们必须要为东华军输送一定数量的战士,还要用自己的产出上交税收。 董书同不是没有想过将这些殷地安部落进行拆分,与东华人进行混居。 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这样势必会让这些来自波力威亚地区的殷地安人感到不安。 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以部族的形势生活。 包括在曾经的印加帝国时期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 白人统治这里之后,虽然总是驱赶他们,剥夺他们的土地,但是他们的部落生活方式还是没有改变。 所以东华的高层最终还是决定让这些人以部落的形式加入东华国,东华国分给他们土地,他们在内部实行自治,然后整个部落效忠东华,向东华交税,为东华作战。 分给这些印第安人的土地主要在阿克里地区。这里是亚马逊上游的平原地带。 东华派人教导这些殷地安人种植水稻,作为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经济方面,当地已经有现成的橡胶林,只要派人教导这些殷地安人如何维护和培育树苗,还有如何收割橡胶就好了。 现在橡胶种植业才刚刚开始,国际市场上一直是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 橡胶树的初产期在九到十一岁,旺产期在十二到三十岁。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建立起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