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乾坤一掷  (第2/2页)
不一样,重量也不同,狠影响准头和力道的!”    “我明白了。是密度和体积不均衡罢?”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老丐说道,“老夫我活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长得一样的石头。”    “那为何不用铁砂钢珠代替?”    “铁砂钢珠?你到铁匠铺现做去?这不还是费钱又费工。”    常晴又想了想,高声嚷道:“我知道了!可以用钢针!”    “钢针不行,太飘了。这样就需要耗费更多灵力,划不来。”老丐断然否决,“就算非要用针,也得是金针方可。那么请问金贵还是铜贵?”    “噫!”    常晴竟然被老丐驳得无言以对,看来铜钱流通量大,重量大小又均匀趁手,还真是不可替代之物。    于是,她便不再有任何疑问,认真听着老丐传授的心法和技巧。    据老丐介绍,这一招不应算仙术,而当归类于技法之类。    常晴感觉这功法与一些风灵仙术的体系既有相通之处,却也有较大差异。    调整好气息,她也抓起几枚铜钱,上手练习起来。    老丐背着手,像个老师父一样教导常晴,“方法你且先背好,剩下的就是熟能生巧了。”    说完,又再次将招式使了一遍。    二人一个演示,一个学习。不到半天功夫,就把两贯钱撒了个干干净净。    只是扔出去的钱有的已经碎裂,有的深深嵌入了石块或树干当中,大多数都已无法回收。    常晴不由得大摇其头,“这招好是好,就是太费钱了!”    “不然你以为我为何这么穷?”    “……”    传授完了这一套功法之后,那修仙老丐便着手准备离开徽州往临安去。    第二日凌晨,在白露未晞之时,常晴又与老丐相聚城东。    陪着他出了东门,又沿着官道送出十里之外,然而终究还是要分别了。    因两人已经有了半师之谊,她便将自己所剩的银两分了大半给老人当路费。    “这么多天来,咱们还没互相介绍呢。晚辈名唤常晴,是洵山派出身。不知您老人家如何称呼?以后江湖路远,晚辈也好便于打听您老所在。”    “我就是我。叫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况且老头子活得太久,早把自己当年的名号忘记了。”    老丐慈祥地对常晴说话:    “孩子,以后若有缘,或可再相聚。只可惜,老头子寿元将近,未必有再见的机会。不过,要是能死在临安城倒也是一桩美事。”    她听了这话有些心酸,只是就算修仙者也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此时说什么亦是无力。    远方的地平线上,天边泛起瑰色霞光,老丐转身仰望东方,似在看日出,又似在遥望临安的方向。    过了一会,突然感慨道:    “嘿嘿。修仙之人,死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既不会回归祖坟,也不会有儿孙纪念。我们死后,不过是化成一堆余灰,化入这大地、这天空,倒也算来去无牵挂了。”    因为修仙者是以人类身躯掌控着宇宙中巨大的力量,只要修仙者不停止修炼,灵力便会永远跟随,直至宿主迎来死亡。    当他们陨落之时,灵力便会脱离宿主回归于自然。    这个过程短暂、迅速而剧烈,其释放的能量会将原宿主的尸身焚烧殆尽。    因此修仙者死后,不会留下遗体。    望着老丐的背影,常晴也在思考自己的前世今生,久久无话。    却见老人挺直了脊梁,释放出一股淡淡的威压与灵力的光芒。在东方初升的太阳照耀下,他那并不伟岸的身躯如同笼罩了一层金色的光华。    在这一时刻,他仍是一位道法高深的老神仙。    接着,老人开怀一笑,朗声说道:    “天亮了。老夫去也!”    话音未落时,他便已迈开大步,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常晴运起风灵之力,向老人的方向送出自己的告别:    “老师父,一路保重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