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故事  (第1/2页)
    第三十二章    曾经的天下,被分为了三个国家。    北齐雄踞中原北部,北至太白群山,东至东海,西抵西域,南延幽州。    如果细看地图,所谓三分天下,北齐却占据了中原的半数领土。    而另一边,西蜀则占据了赤水以南的全部地盘,甚至就连南海之外的琉球等小岛,也皆是西蜀的领土。    三国争霸,而大梁却被夹在了两国之间。    所有老百姓都认为,如果有一天天下归一,那最早灭国的,一定是大梁。    三国之间的争斗延续了上百年,中途虽然偶有战争,但总体上还算天下太平。    毕竟无论西蜀还是北齐,都不愿率先发兵大梁,让另一国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正是这种想法,给了大梁这个建立最晚,地势最差的小国,最为宝贵的时间。    三个国家的平衡,在六十年前被打破了。    曾经的北齐,有着天下武道第一人的李播做丞相,有着“北齐国门”铁齐门统领江湖,更有着北齐国库数之不尽的财宝做军饷。    曾经的西蜀,坐拥富饶的江南道,天下文人才子无不汇聚于此,飞花雪月下,却也国力昌盛。    而一直默默无闻的大梁,却在夹缝之中,等来了改变国运的三个人。    一个有史以来野心最大的皇帝。    一个从马弓手一步步爬到镇南大将军的武将。    以及一个文人出身,却最终掌管了整个皇城司的坡脚老人。    他们三个人合力,将大梁这片弹丸之地,一步步发展成了足以与北齐西蜀相抗衡的强大国家。    他们等的,只有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出现在了二十四年前。    那一年的新春,一个神秘的老者,带着大梁皇帝的手谕,南下西蜀,见到了西蜀的皇帝。    没有人知道手谕里写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西蜀到底是什么想法。    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在那年的春天,一支十万人的西蜀大军,在世子严虎的带领下,北渡赤水,取道秦岭,绕行了一大圈,偷偷包围到了北齐的后方。    而时任大梁镇南大将军的姜奉阳,率领着三十万镇南铁骑,对北齐正面展开了攻击。    当写有“姜”字的大旗出现在幽州城外的时候,当三十万铁骑马蹄北踏的时候,整个北齐都震动了。    旌旗蔽天,势不可挡。    北齐虽然全力抵抗,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除了国都燕平之外的地方,全部被铁骑践踏。    北齐定远大将军司徒先,率领着最后一支军队,死守燕平三个月,最终国破。    而在这段时间里,严虎带着的西蜀十万大军,深入太白群山之中,妄图找到北齐国库,取走里面的无数财宝。    可惜,大梁翻脸了。    姜奉阳手下头号将军董仲颖,用了仅仅一万步卒,就将整整十万西蜀精兵围困在了太白山上。    这位西蜀世子,几乎没做过什么有效的反抗,就投降了。    与此同时,姜奉阳亲率大军,片刻不停,直接南下。    最终,与西蜀燕衡将军麾下六十万兵马,对垒赤水。    史称:赤水大战!    而就在北齐灭亡前的几天,在那座如今已经破落的皇宫里,年不过四十的北齐皇帝,召见了司徒先,还有一个差不多年纪的中年人。    这个中年人,是北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尚书令,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司徒先当这众人的面,一刀捅死了已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北齐皇后,而后剖开她的肚子,取出了刚刚成型的婴孩。    他用一门西域传来的邪门功法,将那孩子的魂魄,锁在了北齐国宝“镇魂石”之中。    皇帝将北齐国库的钥匙,连通镇魂石,一起交给了那个中年人,并且给他下了北齐最后一道圣旨。    “无论如何,要让北齐皇室的血脉留下去。”    中年人趁着夜色,带着北齐最珍贵的两样东西,在一群死侍的拼死掩护下,冲出了重围,逃进了十万大山之中。    燕平城破的时候,那个在位不到二十年的皇帝,一袭白衣缟素,跪在北齐历代先帝的灵牌前,一把火烧了整个皇宫。    坡脚老人进城后,发现找不到皇后的尸体,也找不到北齐国库的钥匙,于是猜到了什么。    他集结了大梁皇城司三十六位不良臣,七十二地煞,以及三千不良人,将北齐翻了个底朝天。    中年人不会武功,却靠着智慧和对地形的熟悉,东躲西藏,从初夏,藏到了腊月寒冬。    他在等,等一个机会。    而机会,总是出现的恰到好处。    这年冬天,赤水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