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九二章趁机给秦承祖洗白(四更)  (第2/2页)
  孙承宗眼尖,看着全旭到来,大笑道:“想必这位就是济世英才全东升,可立得学生如斯,当之无愧……一表人材,一表人材!”    不得不说,大明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全旭见过的官员不多,无论是毛文龙、孔有德、刘兴祚、还是卢象升、以及大名府的县令、知府、通判,甚至孙承宗,袁可立,都是五官端正,风度翩翩。    李自成麾下的宋献策,就是因为相貌丑陋,虽然才学不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堪舆之术,却没有一点出路。因为他太过矮小,人称宋矮子。    要知道在明朝一米六以上,都不算矮小,属于正常身高,宋献策估计也就一米三四的样子。    全旭心中甚是对孙承宗有好感,他与袁可立还是第一次碰面,如果不是他出声,他恐怕还认不为二位之中,谁是袁可立,谁是孙承宗。    二人年岁差不多,又是一身便服,根本就没有办法分辨。    全旭向袁可立见礼:“学生全旭,拜见恩师,拜见孙阁老!”    “不必客气!”    袁可立扶起全旭,让人搬来凳子,坐在岸边。    袁可立笑道:“我与孙阁老正在商议建奴之事,你也是知兵的,你无需见外!”    “知兵?”    全旭疑惑的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你还谦虚!”    袁可立笑道:“文龙写信都告诉我了,他就是按照给你给他的法子,这段时间可以斩获甚丰!”    全旭恍然大悟。    当初在东江镇,全旭为了减少东江镇军民的损失,就将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告诉了毛文龙。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孙承宗缓缓道:“这十六字可是道出了兵法之精髓,妙,妙,妙啊!”    全旭有些惶恐,这可不是他的发明,自己却获得了知兵的称号。    “不敢当,全旭见识浅薄实在得很。”    不管怎么说,孙承宗以二品督师、封疆大吏如此放下姿态说话,全旭还是觉得很受用。    孙承宗摆摆手道:“东升莫要客气,你善知兵事,又非柳巷花名,没什么见不得人,我与你老师正在说,建奴会不会趁关宁空虚进攻之事,你怎么看?”    “这个……”    全旭假装沉思片晌,只说道:“全旭见识当真是浅薄得很,我略通商事,与辽东商人有些接触,今年辽东七月突降爆雪,积雪尺余,建奴牛羊冻死无数,按照此景,他们必然用兵!”    说到这里,袁可立对全旭更加满意,他假装不明白的样子:“何以如此肯定?”    “七月飞雪,天气反常,没有足够的牛羊和粮食,这个冬天肯定难熬,若是不用兵,他们只能坐困愁城,听天由命!”    全旭苦笑道:“这种等死的滋味,定然不会好过,正所谓……”    全旭本想说只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不过,面前的袁可立与孙承宗都是铁杆的保皇派,全旭也不想被二位当异端,所以他急忙改口道:“不用兵,肯定是凶多吉少,用兵方才是有一线生机,只是朝廷大军南下,正给了建奴机会,虽然无法确定,建奴是在锦州方向突破,还是向北迂回,他们必须用兵!”    孙承宗叹了口气:“老朽亦是如此看法,只是可惜,朝中争论不休,只是上谕督促我统领各军积极作战……”    全旭突然心中一动,要不要趁机让秦承祖洗白?    崇祯皇帝要的就是秦承祖的命,如果是秦承祖投降,朝廷无需用兵,可以节省大量军费,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袁可立笑道:“吩咐开饭!”    全旭朝着袁可立深深一作揖:“老师,学生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东升但说无防,现在又没有外人!”    “今年秋收,税收又加重三厘,可见朝廷国库空虚!”    “是啊!如今也是多事之秋!”    全旭道:“学生自负还有几分口才,愿意效仿苏秦张仪,亲自前往山中,找寻叛贼秦承祖,对其动之一情,晓之一礼,劝服其拨乱反正,投靠朝廷!”    “不行,不行!”    袁可立摇摇头苦笑道:“我观秦承祖行事,他似乎对我等士人成见颇深,所过十六城,士绅皆无幸免,你若去,只怕有来无回!”    对于这个初次见面的老师,全旭明白,他与袁可立的关系,也是相互利用。    不过,袁可立对他是真心好,全旭也非常感激。    “这是最好的办法!”    全旭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辈中人,岂能贪生怕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