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1章 求神赐予我唐诗三百首!  (第1/2页)
    “祝贺崔前辈写就这篇高远排空,怆浑绝世的奇章!后人过黄鹤楼,见前辈神作,当望而停笔了!”陈成参与了全篇创作、修改过程,心情也很振奋。    崔颢被他的一通彩虹屁夸奖得中心大悦,连思乡之情都冲淡了不少。感慨说一老一少在此谈诗论文,极为投机,也是难得的缘分,传之后世,亦是佳话——    老夫已有诗,陈郎何不作文以记之?    前辈有令,陈成也不推辞,要来纸笔,四六骈文,黄鹤楼记,片刻而成: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崔公喟然,乃作《黄鹤》之诗。晚生得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开元二十九年,颍川陈苌手书。    以后,崔颢的《黄鹤楼》诗同陈成的《黄鹤楼》文,一同入选在后世中学生的课本上。    从黄鹤楼上下来,陈成对正喜滋滋数钱的江森道:“今天,我参与了一件青史留名的事!”    ……    船再前行,抵达襄阳。    陈成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张氏海园,与好生戏耍了他的张愿张郎中掰扯掰扯。    不过张愿休假期满,已经回长安去了。陈成还没怪张家人,张家人反而责怪他:陈郎君此前不是说,不出十天半月就了结此事么?    你这一去,比得上太宗朝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了!    可让张公好等!    陈成:“……”    恶人先告状,挺有一手!    “不过呢,张公说了体恤陈郎劳苦,特意亲酿了新的竹叶酒,五坛给陈郎洗尘,五坛劳烦带往孟夫子的坟上!”    陈成:“……”竟然还要支派我做事!    唉!    ……    回到涧南园,同孟仪甫交待了这一路的遭遇。    两人携带了张愿的酒前往夫子坟前祭拜。    无论经历过多少波折,作为学生,没有丢老师的脸。    所幸不辱命,今告以成功!    一想到老师留给自己的,是那么珍贵的一笔财富,陈成心中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沿着昔日的路径,登上了岘山,俯瞰岘山下的风光。    要问夫子诗文中,陈成最喜欢、崇敬的,是哪一首,那他肯定要说是这首《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原本也是陈成构想中的“天下第一诗道会”,群星云集岘山之时,用来定场的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普通平凡的十个字,却是无比厚重的沧海桑田感慨。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个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天下,总是在发展变化着。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孟夫子那一代的诗人,或早或晚,都终将告别历史舞台。    期待的就是陈成这些弟子们,能否承接上他们的衣钵。    不知为何,再次吟诵起这几个字,陈成的眼眶中充满了泪水。    一切就好像还在昨日一般。    我今,复登临。    ……    春末,陈成回到自己在房陵的小家。    离开房陵之前,明明跟小郡主说过了,这几个月就不要往房陵放鸽子了——    可回来一看,每个月该有的,一封都没有少。    毕竟,即便出了门——可你陈总编回来了,也还是要工作的。    居家办公,信息不通畅可不行。    之前落下的信息,各位才子的行程,这段时间涌现的作品,你都得掌握。    看着熟悉的案头工作,陈成长叹一声:    比起和一众才子当面作战,他还是更喜欢这种窝在背后,当一个键盘侠,对别人品头论足,指点江山。    提笔写道:鉴于李太白近期状态的低迷,作品的难产,可以将他从榜首拿下来——这绝对是一件很有噱头的举措,另外两家肯定不敢这么干……    当面唯唯诺诺,背后重拳出击——陈总编我就是这样现实。    于是,在次月新一期的诗榜中,不仅有杭州发来的真假孟氏门人的悬疑对决和十几首绝妙好诗,读者们惊讶地发现,霸榜数年的陇右李白失去了榜一的位置,取代他的是原本在诗榜上名列第九的“博陵崔颢”,而他飞速上升的原因的在于,他在暮春时节写了一首叫《黄鹤楼》的诗。    可奇怪的是,岐王诗榜非常反常,并没有刊登这首诗的全文。    以至于众人都很好奇这诗到底写得咋样。    能让崔颢空降榜首,那定然不是凡品。    可诗榜不登,要想一睹此诗阵容,就得rou身前往江夏黄鹤楼了。    这事也被好事者传到这期诗榜的“受害者”李白的耳中去了,原本他对于什么榜一不榜一的压根不在乎,可听闻之后也引发了他的兴趣:这崔颢到底写了什么,等来年南下,去黄鹤楼看它一看——    李十二我是敌它不敌!    原本位列第三的王昌龄大叔,这期掉得最狠,直接跑第七去了。    不用怀疑,这就是陈总编对于他不按时交稿的报复!    说好的这个月你要给我们写《采莲曲》组诗的,竟然放鸽子!    没办法,王大叔不喜欢命题作文。    他现在一提起笔,就想吐槽基层工作的繁琐无聊!    “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啊!    要说崔颢,还不是这一期上涨幅度最夸张的。    人们在诗榜第十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熟悉的暌违已久的名字。    颍川陈苌。    《乌衣巷》《牛首山怀古》《二十四桥明月夜》《钱塘湖春行》《弄潮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一连串惊才艳艳的作品,是陈十一郎在这一次吴越之行中交上的答卷。    更不要说,崔颢这首几乎已经提前预定了“开元二十九年年度作品”的《黄鹤楼》,还是在他的“帮助”下修改完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