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去他们家餐馆会一会他 (第1/2页)
走在“瓦尔帕莱索”街头,斯坦不禁深呼吸一口,“这个地方可真舒服啊”, “哈哈,当然,斯坦你知道吗,瓦尔帕莱索的绰号就是太平洋上的珍宝,这个地方的气候很好,很适合旅行”,然后廖帅指了指远处的背包客,说:“他们都是欧洲来旅行的”。 “那我们今天就去周盾家开的餐馆看看”,斯坦说。 廖帅点点头表示同意。 ***** 瓦尔帕莱索的街头没什么行人,更没什么车辆,典型的智利城市——干净,安静。 走了半个小时,斯坦发现人越来越多,气氛也开始热闹起来了,不用说也知道,华人区到了。 世界上无论那里的城市都会有一个特点,有华人的地方就很热闹,也会与众不同,比如到了加拿大的渥太华,如果你去华人聚集的区域会感觉和到了香港差不多,满街听到的都是粤语,临街商铺挂出的招牌上也是汉字。 廖帅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白色建筑,说:“那就是周盾家的餐馆了”。 两人走到跟前,抬头看了看,一连串西班牙语的招牌,斯坦是一个字也看不懂。 但是西班牙语下面的两个字斯坦知道——“周记”。 原来周家是广州人,那边清末开始华侨就多,出国打工是一种风气,改革开放以后,周盾的父母就跟着亲戚出国打工,先后到过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最后在智利安顿下来,主要原因是智利治安比较好,周家在巴西,哥伦比亚都被人抢过,只有到了智利才算过上安稳的生活。 周盾跟韦笑一样,小时候也是住在中国跟着爷爷奶奶,等到周家在智利安稳下来以后,才在周盾10岁的时候把他接到智利来,但跟韦笑不同的人,周盾所在的智利本身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周盾又是生活在华人社区,所以周盾从小到大都有很多朋友,不像韦笑那样孤僻。<> 不仅如此,周盾天性勇敢,在学校里如果谁欺负华人同学,他就挺身而出,有一次周盾12岁的时候,就在学校跟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头黑人小孩打架,虽然打输了,可从此以后,“马克·维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就在学校传开来了。 周家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家庭,虽然周盾11岁就进入“圣地亚哥流浪者”青训,但是周爸爸总是说:“踢球那东西赚不来饭吃的,还是读书要紧”。 广东很多人在海外无论多辛苦,都不忘给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也是一种传统吧,当年孙中山先生就是这样。 周盾进入球队青训营之后,刚开始周盾坚决要打前锋,如果真不行,那么前腰也行,可是教练发现周盾这人少年老成,有成为优秀中后卫的潜质,教练觉得在周盾身上可以看到当年“菲格罗亚”的影子。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教练的判断,周盾不仅成为球队继菲格罗亚之后最好的中后卫,还成为球队队长。 ***** 在“周记”的招牌下站着,斯坦满脑子里都是看过的关于周盾的资料,他愣在那里,若有所思。 “斯坦”,一个陌生的声音出现在斯坦的背后。 斯坦,廖帅转身一看,确实是一个陌生人。 “你是”? 只见那人开心的往餐馆里跑,边跑还边用粤语喊:“老周啊,来贵客了,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来了”。 斯坦看看廖帅,廖帅看看斯坦,两人心想:“这是智利,还是广州啊,我怎么有时空错乱的感觉啊”。<> 不一会,四五个人冲到门口,为首的一个就是老周,周盾的爸爸,“还真是啊,什么风把你吹来的”。 旁边一个人打趣道:“当然是太平洋的季风了”。 说完之后,几个人哈哈大笑,斯坦,廖帅也陪着笑了笑。 “快进来”,老周拉着斯坦就往门里走。 进门之后,安排斯坦,廖帅坐定,老周对着身边一个伙计一样的人说:“快去门口挂上暂停营业的牌子”。 “不用了”,斯坦立刻阻止老周,“我就是来看看,顺便吃东西”。 老周见斯坦这么说,对着伙计挥挥手,然后自己坐下,“教练吃点什么”,随手就把菜单递给斯坦。 斯坦对西班牙食物不太了解,顺手就把菜单转给了身旁的廖帅,廖帅看了看菜单,随便点了几样,当然最有名的西班牙美食“章鱼饭”是必点的。 斯坦几次都想开口说话,但是老周太热情了,一定要去后厨亲自掌勺,斯坦也没办法了,只能和廖帅一起等着。 等待的过程中,斯坦跟其他几个人攀谈起来,“这里也能看到国内的比赛吗”? “能啊,我们这个社区2万华人,国内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