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9章 托木托尔 (第2/2页)
分有了兴致,也会包车北上八百公里,来到奥伊米亚康,体验这种极寒。 这么说着,“貂皮帽”已经走到了三人面前,看他们是否遇到了麻烦。 因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们必须充分合作才能生存下去。 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不论人或是车,都必须伸出援手。 “嗯?蒙古人?”印声看见来人的面貌,小声问着。 “不,”吴远摇头,“雅库特人。” 在来之前,吴远在网上做了些了解。俄罗斯境内这些长相酷似蒙古人的民族,都是历史教科书上提到过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 他们又细分为多个民族,这雅库特人,一般居住在东西伯利亚,尤其是东北部。 不过这在吴远看来没什么区别,大家都是黄种人。 印声在“貂皮帽”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后,很自然地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语种开始交流,不一会儿,两个人竟都仰面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说的是什么语?好像不是俄语吧?”唐可可在一边问吴远。 “雅库特语。” 是突厥语系的一种,印声的异能真不是盖的,全语种通晓。 一个人会说三四种语言没什么,可他却连这么偏门的语言都能搞定。 现在太阳已经冒出了地平线,吴远似乎感到了一丝暖意,他没注意太阳究竟是什么时候升起的,只觉得,天突然就亮了。 “走啦走啦!”印声朝后面招招手,俨然变身一个地导的模样。 “去哪?” “去这个大伯家里。” “为什么?”吴远边走边问,“白昼不长,我们要抓紧,你刚才都跟他说了什么?” “就像你让我说的那样,说我们是昨天来这里的游客,出来转转,顺便找点东西吃。” “你又饿啦?不是吃过早饭才来的吗?” “进屋暖和暖和嘛,你说的没错,在户外呆的时间一长,果然就冷了。” —— “貂皮帽”的名字叫阿里扬,已经六十多岁了,可紧绷的皮肤让人觉得他还只是个四十岁的大叔。 他和家人在村口开了一间小饭馆,昨天刚刚接待了一批中国游客。 木屋小饭馆并不紧挨着地面,而是要踏上一段台阶。 因为地面是永久冻土,房屋必须以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为地基,为了避免木屋内部的热量使冻土溶解,而影响到房体的稳定,这里的房子距地面必须至少留出一米的间隔。 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了一个温度计,红色液体在-30℃的刻度线以下。 木屋大门的里侧,就是另一个世界。三人全部脱掉了了羽绒服,连防风衣都穿不住。 吴远以为,贝加尔湖小木屋的三层玻璃已经比较夸张了,没想到这里的窗户,竟是五层的。 木屋内座位不多,桌椅都被堆到了一边,显得十分宽敞。 最显眼的是角落里的红砖壁炉,烧尽的柴火还没被清理,木屋内的温暖,是昨夜留下的余热。 虽然壁炉砌得很简单,也比较粗糙,可墙上挂着的照片和装饰摆件,显露出这一家充满了生活热情。 木屋的另一头,是台55寸的电视机,居然还有个PS4,一个小男孩儿正聚精会神地玩着FIFA游戏。 老板娘是阿里扬的老伴儿,她没想到这么早就会有客人,正扎着头发从里屋走来。 阿里扬跟她交代了一下,估计是让她去准备餐食。然后便拖来桌椅,招呼客人们坐下。 热水是随时都有的,他从边柜里拿出一盒茶包,示意客人们可以自己来泡茶。 “你有没有问他山洞的事?” 见大家竟然优哉游哉坐下喝茶,吴远忍不住问道。 “阿里扬大叔说了,”印声不急不慢地拎起茶包,“这件事要慢慢说。” ———— 这位大大,请把推荐票放在桌上,阿里扬老爷子给您慢慢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