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4战与和的对决 (第2/2页)
大怒,大声吼道:“前御林军听令,胆敢再有阻止本王,不论何人,拖出午门斩首、悬尸。” 拂袖而去。 百官不知该如何,就这么跪着。 季徇立转过来:“长史,速将此事报与郑、齐、鲁、燕、晋、魏、纪、吕、陈、杞、越、卫、宋、赵、楚、梁十六位诸侯国国公及四方伯候,让他们入京面君,阻止大王出兵,其余诸公各司本职,小心应对。” 宫回宫,见褒姒在院中眺望,那方向正是若木离去的方向,更加肯定了她对车驾的喜,也怨恨若木的小气,为大仙,竟舍不得一架车乘。 叫来左右:“去申国的差使回来,立即向我回禀。” 申国国君见了差使,得知要他拿了神仙押解入京,勃然大怒,且不说那神仙压根没有到申国来,就算到了,也该是好迎好送,哪敢妄动这等心思。 将圣旨砸在地上,痛打了侍官一顿,将来人尽数押解在大牢,才与大臣们商量对策。 申国有一谋士,乃是宣王侄儿,郑国公之子,名掘突,此人素有奇才,在各诸侯国名气不小,他向申国公谏言道:“眼下周君率大军来,你我之力不能抵挡,需联合北伐野蛮之族,趁镐京空虚掘其后方,使其前后不能相顾,方能取胜。” 虽不愿与北方犬戎为友,但事关申国命,也不敢意气用事,就采纳了掘突之言,派使者前去联络。 宫等了十余不见使者回禀,却传来申国公造反的消息。大怒道:“此田舍匹夫,累受君恩不思报,反要篡国,若不将他碎尸万段,本王何以令九州臣服。” 天下诸侯不满已久,战事一开,造反的就不只是申国,太师、太保、太常三公谏言道:“大王且慢,申国叛乱实乃神仙之事引起,不如下道圣旨,言明此事不再追究,也免了战祸。” 宫当然不同意,他根本不在意申国叛乱,他在意的是那辆车乘,要拿来让王后开心的。 担心晚了神仙去往别处,怒气冲冲大吼道:“今是申国,明又是哪个国家,若不惩戒,我这九州之主就要成了人人踩踏的下等奴隶。” 平定叛乱本就是合合理,上诸公也不敢劝谏,于是周王领兵讨伐。 周王远征,镐京空虚,给了胡人乘虚而入的机会,突破八百里戎关直入镐京,周王宫腹背受敌,被困于骊山之上。 胡人扣关,杀人抢劫,镐京城外面尸积如山,镐京城内杀成一片。 昔的九州之都,赫然成了人间地狱。 此时,若木等三人再次降临。 在城外停下车乘,应龙率先入城。所到之处见到的都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以及侥幸活下来的人的哭喊声。 若木去了王宫之中,这里是战场最激烈的地方,也是尸体最多的地方,那些怨魂野鬼见到他这个悟透天道的大仙,都得到了引渡,去往间销了生前种种。 在王宫正之前下车,向里面看了一眼,见到百官自刎上慷慨就义,不由得叹息:“坐江山者君王,保江山者王公,可伶这些人,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君王,有心赴国难,无力回天,落得个凄惨下场!” 才说了,就见到内出来一鬼魂,拱手作揖三跪九拜,开口道:“仙长,你又来了,我早知周室必是这个下场,只是没想到这么快,我等臣工赴死,可能保住宫命?” 是个史官,他认得若木,看到若木在这个时候来王宫,以为这场战争是他发怒才有的。 “你已经不是阳间的人,莫要再管阳间的事,往生去吧。”若木没有回答他,只是可伶这个小小的太史令,忠义没有托付给对的人。 他叹口气,大概也能猜到宫的下场,既然他不愿意放他一马,就当是宫命该如此,自己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也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若木进去正,见到正王座上有一年幼孩童,端端正正的坐在王座之上,此人便是周国王子伯服,比他父亲强许多,即便是死,也端端正正。 若木过去,取他的血在锦帛上书写道“烽火台上狼烟起,八百诸侯入镐京。万里河山一骑尘,高台城楼笑声闻。英雄儿郎苦不说,江山雄主失意念。三五还成说笑柄,掩门只管芙蓉信。百里绒关马踏来,十万狼兵困王城。烽火连城不见兵,方知荒唐不能行。铁蹄寒兵入宫,君死姬妾胡人****写完毕,将锦帛递给剑奴,说道:“到了骊山,你去见宫,亲自将这锦帛诗句交给他,宫看了必定嚎啕大哭,他的眼泪若是往高处落,你就用净玉瓶将泪水都收起来,若是往下落,你就剜了他的心拿来见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