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来了位背刀的家伙 (第2/2页)
娘在洞天中的那棵桃树下,摸着小桃树的脑袋,笑着说,小娃娃就应该快快乐乐,不要想太多。 而且,告诫小桃树,不准再想着给虎娘娘送什么礼物! 那以后,小桃树就不再带什么小物件,只是和左左,右右在洞天瞎玩,有时候还要喊上滚滚和洒洒。 背刀的家伙抚摸小桃树的脑袋,轻笑道:“小师弟,咱和你开玩笑呢,请山娘娘早就吃过锅锅饼,还是咱带上山的。” 小桃树抬起头,眼睛上挑,望着背刀的家伙,“真的?” 背刀的家伙笑道:“当然,咱这是给小师弟带的,咱们回山后,小师弟放着慢慢吃。” 小桃树如释重负,开始喝汤。 至于“闹心”,已经溜回小桃树的白袍之中。 白马先生微微抬头,街口出现一位汉子,身材高大,长相粗旷,身背长刀。 一位武夫。 门神老者侧头看去,随即收回视线。 一位三境武夫。 汉子步子沉稳,显然是向铺子而来,应该也是位吃客。 只是,汉子陡然停步,眼睛发光。 白马先生安静坐在桌边,笑容和煦,这个身背长刀的汉子,还算有点眼光。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福童背后的那把刀,应该是一件半仙器。 只是器灵未醒,福童背刀,正如寻常武夫,兵器在身,依靠自身罡息,缓慢蕴养兵器灵性。 所谓“罡息养灵”。 器分三种,匠器,灵器,仙器。 划分的标准很简单,灵性。 一般灵性微弱,甚至于无的叫做匠器,类似世俗的诸般兵器,刀枪剑戟等。 通常,武夫大多使用匠器。 一旦灵性圆润通透,就可以叫做灵器了,也叫做法器,法宝。多是山上人持有,也就是窥窥之辈。炼实化虚,化虚为实。 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出窍入xue,神妙非凡。 说到仙器,就要稀罕得多了。仙器最起码的界线,就是灵性萌智,生发智慧。可以飞天入地,可以断江摧山,甚至,可以如同窥窥,炼化灵气,步步登高。 “武夫抱器,窥窥炼宝”,说的都是对于灵性的蕴养。 养灵,有个“内外有别”的说法,分为外养和内养。 大致来说,武夫外养,窥窥内养。 内养又有“宫养”和“窍养”的说法。 人体玄妙,如小天地,有三宫一海,具体来说,下丹田坤宫,也叫气海;中丹田绛宫,上丹田泥丸宫。 一海,指的就是心海,可知不可见,可感不可触,最是玄妙莫测。 此外,还有周身三百五十六窍xue,连接内外天地。 窥窥与武夫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于天地灵气这根线,窥不窥得到,纳为己用。 窥窥是有幸窥到的那一拨。 武夫就是天地不眷顾,看自己不看天地的行者。 都是步步登高,只是高矮不同。 由此可见,武夫更像是自力更生。 因此对于灵性的蕴养,武夫主要就是凭借自身罡息,天长日久,一股子绵绵流长的水磨工夫。 窥窥养灵,方法就多了,既可以外养,也可以内养。 “宫养”说的就是三宫,一般大多选择气海蕴养。 “窍养”,自然就是窍xue蕴养。 当然,武夫之中也不乏内养之辈,基本上都是“窍养”。 传闻,还有“海养”的说法。 顾名思义,在心海蕴养灵性。 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据说圣人有“摘心海作兵戈”者。 也有传闻,心海之中蕴养之器,最为神通莫测,智慧通达。 那个眼放精光的汉子,应该只是看出福童身后,那把短柄长身,通体如墨,刀背厚重,刀刃无锋,最奇特的是刀尖如折,而且断痕明显,黯淡无光的刀,是一把宝刀。 根本不知道,这是一把半仙器。 那道断痕,也不是折断,而是本就如此。 白马先生笑了笑,道:“福童,后边来了位背刀的家伙。” 光脚小童和小桃树,同时扭头,那个背刀的家伙,像个贼。 福童缓缓转头,真是个背刀的。 那高大汉子咧开嘴巴,笑容真诚。 然后,一溜小跑,来到铺子门口。 面向福童,双手抱拳,朗声道:“朋友,咱俩有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