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 天下知 (第2/2页)
在会试之前,只要之后自己避嫌少和尹兆先接触就好,尹兆先本身的背景还是做不得假的。 杏榜已经揭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剩下五天时间内怀揣着各自的心情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殿试。 大贞殿试几经变化,从三月初一变到三月十五,最后到了如今固定为三月初五,考试题目有朝中各部列出众多表单,由当今圣上亲自选题,理论上还要亲自主持考试。 考试的地点也不再是贡院,而是皇宫大殿之中,所以名为殿试。 对于寒门考生来说,重大的心理压力也是其中一关。 巍峨的皇宫,森严的守备,一道道关卡进去,经历官文检查和多次搜身等步骤之后,才到达考试的最终宫殿。 这次和前头的单间隔开都不同,殿试只考一天,宽敞的宫殿里摆上桌案,考生间近一些的甚至能看到对方脖子上脸颊上的汗。 周围都是监察,有时候当今圣上也会来巡视一番,以显主考威仪。 一天下来,所有考生在巨大压力下使劲浑身才学,比拼的不但是才略和记忆力,也比一手书法。 当恐怖的殿试终于结束,所有考生全都入住由朝廷安排的驿馆客栈等处,等候殿试结果揭晓,而各部臣子则处于紧张的阅卷之中。 参考人数虽然比之前少了一大截,但质量高的那批都在,更是需要费心费力,况且上头还有皇上盯着。 十几天后,皇宫的御书房中,元德帝正在翻阅一本书,正是尹兆先的《群鸟论—凤鸣梧桐》。 “好一个,天下群鸟皆朝凤,千岛之鹳不可逾。” 在元德帝看来,这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底下的大臣不能有鹳鸟那般天高皇帝远的思想来胡搞乱搞。 早在知道尹兆先连中两元之后,其人的一些事情就已经引起了元德帝的兴趣,自然也就不难得到所写的书册,《谓知义》还没来得及看且先不说,《群鸟论》不但写得妙趣横生,内容也符合圣意。 每个皇帝都希望如同书中凤凰那样圣明,那样至高无上的。 这会有太监慢慢走近皇帝书桌前,低声禀告。 “皇上,礼部几位大人来了。” 元德帝抬起头,合上手中书册。 “让他们进来。” “是!” 太监退出去不久,几位朝官就举着几个托盘来到御书房,在皇帝桌案面前躬身。 “启奏圣上,殿试批阅已然结束,各部司官尽已阅卷,这是各部推举一甲候选,请圣上过目!” 一甲一共就三人,定名次的事情只有皇帝有资格,定下之后一甲三人算是天子门生。 “呈上来!” “是!” 一共三个托盘,里头有七个人的卷子,都是慎之又慎选择的结果。 有时候皇帝还会亲自参与阅卷,那会基本阅完卷就能定名次,即便元德帝没有参与阅卷,但这方面手脚是没人敢做的。 元德帝翻了翻托盘,果然看到了尹兆先的名字,和另外两份试卷一样盖着红布,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分伯仲。 “你们下去吧,今晚我好好看看这些卷子,明早定下一甲。” “遵旨!” 礼部众人行礼退下之后,元德帝就独自坐在书房中细细翻阅这七份卷子,其他几分也就粗翻,着重看了那三分红卷。 “不错不错……” 这么称赞一句之后,元德帝才取笔题字…… 。。。 几日后,尹兆先连取解元、会元、状元,成为大贞开国以来第二位三元及第之人的事情,在整个京畿府传开,传闻琼林宴上还有圣上亲自赐酒,成为不论官场还是百姓人家茶余饭后的美谈。 作为状元郎的尹兆先既有疲于应酬的无奈,也有三元及第的兴奋与喜悦,便是尚无官职,在此刻的京城中其人也是风头无两。 这消息很快就会快马加鞭传向稽州,再马不停蹄的传到德胜府宁安县。 站在楚府书阁上,计缘望着手中属于尹兆先的凝实白子上文气璀璨正气翻腾,也是喃喃道。 “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说完,计缘从书阁三楼的桌案上站起来,伸手从帘布上摄取来自己的包袱,随后缓步到阁楼门前将之轻轻推开。 桌旁青藤剑悬浮而起,跟随在计缘身后。 “尹夫子,好自为之啊!” 自语中看了看城中驿馆方向,关上书阁之门,计缘脚下生雾,缓缓漂浮而起,游曳至京城上空之后朝着东方飘然而去。 而在楚府书阁三层的桌案上,有留字宣纸一张,至于楚家人什么时候发现就不清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