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道长才情 (第1/2页)
说话间,汽车已驶入山门。一行人下车后,随王一清站在山岔道上望气。 王一清拿着紫薇罗庚,将天池(指南针)齐稳,又把天心十道(红十字线)对准位置。然后,他顺着坤巽艮乾兑坎离震八个方位眺望: 太乙宫背山起楼,依山抱水,飞檐缭绕。 玄武太白,巍峨深沉; 朱雀龙溪,喷珠吐玉; 青龙圭峰,峰峦高峻; 白虎南华,山崩石耸; 胸前天池,碧波如翠。 灵山道观,似蓬莱幻景; 福地真堂,如瀛岛仙宫。 再走到近前,但见: 明堂宽敞,阳光普照。 杂树参差,野花齐芳。 柳间偶栖白鹭,梧桐欲引凤凰; 松柏还歇丹鹤,银杏又伴竹簧。 果然是:太乙真人洞,神仙修行府。 王一清不由得借刘基的诗赞美道: “天心十道还准识,后靠前亲夹耳山。 四面有情来照xue,定如有贵拜龙颜。 不愧是终南山腹地的上佳风水,名不虚传!” 黄强在一旁笑道:“咱们一个月跑遍了全国的各大道观,您说哪家的风水不属上佳?” “此言倒也不虚,自古宝地归僧道。”王一清点点头。 “世上好话说尽,人间名山占全。”黄强补充道,并侧目瞅了一眼元玄子。 元玄子面容恬淡,似听非听,一任慢步前行到太乙观。 太乙观座北朝南,碧瓦朱甍,五脊六兽,飞鸾走凤。 门上嵌着一块天然蓝田石玉,是截取魏碑钟繇的行书,上刻三个大字:太乙观。字体宏魄雄强,气象浑穆,峻厚奇逸,润达天成。 宫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楹联: 道可道非常道道中有道悟真修真得真乃立天心继太上性命绝学 德上德无下德德外无德长之丰之普之常法自然使生民超凡入圣 抬腿迈步,又见一门,亦挂对联: 形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 此是前院,院门为大理石砌砖三券拱门,代表三界。 跨进拱门,便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 山门石壁上雕刻着仙鹤、白云、兰草等图案,中间有一座接风桥,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而建。 过桥后两边有钟鼓楼,中间玉皇殿,奉祠玉皇大帝。 再向后走,便是中院,青砖院门,里面为两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供四御。两厢有药王殿和七真殿。 后院为三层木制阁楼,两侧贯通。 东侧藏经楼收有明版《道藏》,共计5065卷,为道教经典总集。西侧有八仙殿、文昌殿等。中间最高层是观星楼和赏月台。 第二层是真武殿,太乙观所奉主神设在第一层,为玉皇太乙天帝。 只见太乙天尊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四人进入太乙大殿,王一清和黄强拈香注炉,礼拜三匝。 出得大殿,又向院角去。有真人塔,道行碑等,一一看过。转过回廊,跨过月亮门,便见一个清幽雅静的集园。 集园由三个庭院连接而成,游廊曲径,树郁花繁,青竹翠柏,天然池塘。 院门一幅楹联: 嫩芽鲜枝神仙府,琼花瑶草道人家。 东有妙观居、虚云馆,西设鹤友亭、邀仙阁。花园中心为劝戒台和讲经坛。劝戒台为道教全真道传授“三大戒律”(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戒)之所。讲经坛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地。 一行人穿堂入阁,出楼进殿,但见层楼叠榭,桂阁兰宫,金铺银曲,玉阶彤庭。 王一清和黄强也算是宗教界的知名人物,见多识广,但此刻还是感到满眼云锦,目不暇接。 “太乙观规模不小啊,快赶上白云观了。”黄强感慨道。 “望其项背,不过小有雅趣罢了。”元玄子谦虚道。 王一清叹口气,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一天,我在北京干不下去了,到你太乙观来养老怎么样?”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刚上任就谈‘干不下去’,还把‘后事’安排到太乙宫里,这不是明显的飞炮将军,隔空发威吗? 燕玄龙听到此处,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他侧目而视师父,却见元玄子守持内定,安祥温淳,似乎毫不为这个难题所动。 燕玄龙暗忖:师父啊,师父,你难道听不出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你若同意他到太乙观养老,就等于说默认他在北京混不下去;你若不同意,又等于将他拒于太乙观大门之外,你该如何回答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