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山海经密钥 (第2/3页)
地图),所以他们就能图画天下,整理山海了。 二是要明白音译词、通假字在上古的突出性。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其原因在前面已经谈到,现再补充几点。上古音译词、通假字之所以突出,一是由于民族迁徙的频繁、民族交往音译的结果。上古民族间的交往比我们想像的要广泛深刻得多。从《山海经》来看,民族间的交往贯通了东亚和西亚,战争沟通了印度洋和北冰洋,乃至亚洲和非洲,这完全超出了现代人的想像,可以说,从周代以来到清末,除了元代,民族间的交往没有超过上古的。二是在上古文字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因表达的需要,不得不借用同音的字表达不同的意思,因而同音通假、音译词现象非常突出。三是语言本身也有一个变迁的发展过程。同一字词,在不同的时代读音有差别;同一字,同一时代不同的民族间读音也有差别,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间也有差别。这是在破译《山海经》时要值得给予相当重视的。这些现象,在后文将逐渐展现出来。 三是要严格按《山海经》表述的方位复原《山海经》中的地理。 东就是正东,南就是正南,西就是正西,北就是正北。这一点必须严格,不能想当然地偏移。如果《山海经》说的是“东三百里”,复原时弄成东偏北10度三百里,这样九次下去,就会偏移到北方,结果就会南辕北辙。其它如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也要取45度角方向,取角不能时大时小,如果随意偏移角度,最终也会造成方位的混乱。再就是《山海经》中的路线一律取直线距离。地图上的距离都是直线距离而不是实际行走时的曲线距离。如果以曲线距离计程,同样的二个地点,因为行走路径的不同,其距离也就不同,如此就没有一定之规,也就无法成图。所以这一点也必须严格,不能随意曲裁。 四是要认识到民族迁徙过程中的地名复制现象。 这一点非常重要。几千年来,人们之所以没有破解《山海经》,基本上都是中了《山海经》中大量的同名山川的迷魂阵。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天灾、由于战乱、由于政治等原因,各民族其实一直处于迁徒流动过程中。在这种流动过程中,先民们往往将故土的山川地名带入了新的定居点,从而形成了《山海经》中大量同名的大山、大河。犹如今天各地的北京路、南京路、上海路一样。名字虽然一样,然其所指实在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误认不同的山、水为同一山、水,从而身陷其中,搞得晕头转向,辨不清方位。 很多学者在研究《山海经》过程中常被大量泾水、渭水、赤水、英水、河水、黑水、岳山、衡山等弄得晕头转向,如赤水共出现十四次以上,《南次二经》、《西山经》、《西次二经》均有赤水;《海外南经》、《海内西经》也出现了赤水;甚至《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中也出现了赤水。再如“河”竟然出现73次以上,《西次二经》、《西次三经》、《西次四经》,《北山经》、《北次二经》,《中山经》首经、《中次二经》,《海外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大荒北经》,均出现了河,可谓无远弗届。上古的河是现在的黄河吗?它发源于哪,流经哪,于哪入海?可以说自史迁以来的研究者都犯了一个错误,误认为《山海经》中的“河”就是现在的黄河!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山海经》中的“河”,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先民们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复制的结果!《山海经》中的河并非都是现在的黄河,“河”作为黄河的特指,只是后世的事。还有很多山川,其位置也并非现在的位置。如太行山与王屋山,迄今为止,很多研究者都指认其为现在的山西的太行山与王屋山!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山海经》中的太行山与王屋山远在新疆和外蒙!对此,后面将有论述。凡此地名复制现象,在《山海经》中数不胜数。关于这点,在以后的复原《山海图》的过程中将得到证实。 如果认识不到这点,破译《山海图》是不可能的。很多学者正是基于《山海经》山川名称的“纷乱”,认为《山海经》错舛多于真实,不可能也不必厘清各经路线;还有一些学者,为了将上古史套进《禹贡》九州的范畴,削足适履,岡顾史实,硬是将古时的一步定义为现在的脚步之步,从而将宏大的上古史发生地域,圈定在以今华北为主的九州之内。其实《山海经》所表述的地理历史比我们预想的要宏大得多。在上古,华北平原曾经是沼泽,甚至是在汪洋大海中,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生存。后面你将看到,《山海图》复原图超出任何人的想像,足以震惊世界! 五是要注意用粤语解读《山海经》。 可能有人注意到,前面在解释图案代表的语音时用的是粤语解读。为什么要用粤语来解读?因为据中国史籍记载,《山海经》是大禹命伯益所著。大禹和伯益是谁?大禹和伯益实为夜郎人!而且夏禹实为彝人中的黑彝一族。 夜郎不是西汉才有的吗?绝对不是!因为在《山海经》时代早就有了夜郎族。据《山海经》,夜郎在中国的出现,至少比西汉早2200多年!在大禹以前的《山海经》时代,夜郎叫[犭也](yǐ)狼,是为《五藏山经》蛇山的【犭也】(yǐ)狼一族,这是中国关于夜郎的最早记载。据《山海图》复原图,其地就在今云贵高原贵州和重庆交界处。也就是说,大禹是中国南方人。此为一。 又据《大荒北经》说“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rou食”。此外《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而弄明又恰恰是骆明之音译。两相印证,可见骆明就是弄明,均出于黄帝一族。弄明(骆明)生有二子,一为白犬,是为犬戎;一为白马,是为鲧族。而鲧是大禹之父族,鲧与犬戎又是兄弟族,所以大禹一族也必与犬戎族紧密相关。此为二。 又据中国古史载,大禹姓姒戎,名文命。而姒戎的读音就是夜郎。犬戎的粤语读音也是夜郎。实际上【犭也】(yǐ)狼、姒戎、夜郎、伊兰、伊朗都是一个民族,字面不同是由于不同时代音译的结果。此为三。 另外根据复原后的《山海图》,《五藏山经》蛇山的【犭也】(yǐ)狼一族就在今贵州遵义一带。而现在此地邻近凉山彝族自治州,遵义西边就有彝良县。彝良之名就来源于《山海经》中的【犭也】(yǐ)狼。而据《海内南经》复原图,《海内南经》中的黑蛇(前面已说了,黑蛇就是黑彝,就是夏禹,三者同音互译)即夏禹也在此一带。所以大禹必然是贵州、重庆一带的黑彝。此为四。 又据《彝族源流》一书所载,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理上比较闭塞的民族。但《彝族源流》竟然保留着夜郎历史的记载,《彝族源流》说夜郎的远祖叫武米,夜郎延续了二千多年。从大禹的名字看,大禹也叫文命,而文命的粤语音读恰恰与“武米”的粤语音读相同。从大禹到西汉夜郎消失,也延续了二千多年。可见《彝族源流》中的夜郎之武米就是大禹!此为五。 基于这五个原因,你对大禹是夜郎人还会怀疑吗? 伯益呢?伯益实为白犬之粤语音译,也就是白彝。伯益和大禹实际上是兄弟族的关系,事实上白彝、黑彝正是兄弟族。 既然大禹是夜郎人,伯益又是其兄弟族,夜郎最初又在中国贵州一带,大禹又是夏朝之源,《山海经》又是伯益(白彝)所著,白彝又在贵州东南,解读《山海经》自然也要用白彝所在地的语音解读。 与贵州东南相邻的是湖南和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