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落头族 (第3/3页)
自语道:“这上面的刻符怎么会像贾湖刻符……” 贾湖刻符?这几个考古队的队员都兴奋地议论着,倒弄得我们这行人有点孤陋寡闻了,时下客姐又不在,于是我只有厚着脸皮问他们什么是贾湖刻符。 小高解释了一番,我大概听明白了。 这贾湖契刻符是在1987年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龟甲上契刻的符号,共十七个,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有些契刻符号的形状与4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形似眼睛的“目”,光芒四射的太阳纹等,专家推测这些刻符距今已有8000年以上,并且可能承载着契刻者的一定意图,也就是说这些符号可能是迄今人类发现最早的文字。 我把小高的放大镜借过来,仔细看那骨碣,果然有密密麻麻的符号,于是问他这些刻符是什么意思。小高摇了摇头,说这些符号估计只有他的老师——姜教授才能参详出来。 正在这时,老曹突然开口了,他说这个骨碣有点不简单,碑首上刻着大量像是上古宗教的符咒图案,下面似乎压着某种不能被释放出来的东西。 说实话,我不太相信这些怪力乱神的说辞,尤其是一些诅咒之类的,我觉得那纯属故作玄虚的恐吓之辞,用来吓唬那些胆小鬼的。只不过这些话出自老曹之口,我不免在心里掂量了掂量。 正在失神,只听小于嚷道:“快看!” 我低头一看,只见那骨碣所在的土坑骤然隆起了一个大包,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拱出来似的,就在大家没醒过味的时候,那地皮已被拱开,一种黑色的“液体”哗一下溢了出来。 眼明心快的祝卫东猝然大喊了一声:“快跑!行军蚁!” 众人这才回过味来,那黑色的“液体”竟是成千上万只蚂蚁组成的蚁群,密密麻麻的,瞧得人头皮发紧。 那些蚂蚁各个体长三公分左右,远看像蜂,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颖和尖锐的尾刺,一对耀武扬威的大钳挥动不止。一看到那对大钳,我顿时感觉眼前一阵柳暗花明,这些蚂蚁不是沙漠中的行军蚁,它的名字叫魔鬼蚁,学名为子弹蚁,因被它蛰咬之后,会有炙烤、抽搐以及像子弹蚁穿体一样的剧痛,所以被命名为子弹蚁。子弹蚁不像沙漠行军蚁口中含有大量蚁酸,一经扫荡便只剩下尸骨残骸,但是被它们咬伤,被咬的部位就会因为过度疼痛立即瘫痪,尤其是手和脚抬都抬不起来,甚至会致人昏厥,重则还有生命危险。 我望着密密麻麻的子弹蚁,转头又看了看四周,好像只身在茫茫大海中挣扎的时候,突然抓到了一块漂浮的木板。不错,玫子就是拜这种子弹蚁所赐!当时她打探孔的地方正是这个位置,也就是说探铲无意把泥土里的某只子弹蚁带了出去,然后子弹蚁爬到了她的身上,当玫子走到老鹰岭的时候,子弹蚁突然对她发出攻击,咬了她几口,这种被子弹打穿的疼痛自然会让玫子发出了凄厉的惨叫和诡异的“手舞足蹈”。 只不过,这种蚂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之中,少量分布在我国的川蜀一带,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呢?而且子弹蚁平日里虽然不像沙漠行军蚁那种集体行动,看来这回是海东青无意掘了它们的老巢,集体报复行为。 我兀自走神中,忽然有人拽了我一把,接着我便听到了祝卫东的声音:“老叶,你愣着干嘛?” 我这才从失神中挣脱出来,低头一看,这下大吃一惊,只见那黑褐色的液体已经漫到我的脚下。我转身拔腿就跑,可是就在这时我右侧的小于突然爆发出了一声惨叫,接着噗通一声,在我眼前就没了人影。 因为挨着小于最近,我未加思索便飞身过去,把他背起来就跑。等跑出很长一段距离,众人才停了下来。好在有惊无险,除了小于受了伤,其余的人都没有伤及。 我们站在远处看着那群子弹蚁四散奔涌,虽然我们带着固体燃料,但谁都不敢拿来用,因为只要火起势必对文物古迹有所损伤,而且这里的风这么大,没准儿会酿成大祸,于是只能等着这群蚂蚁自行慢慢散却。一直等到日迫晌午,那群子弹蚁才陆陆续续散尽,为保万全,我们又在圹坑里围着洒了一层驱虫药,这才放下心来。 我们坐在圹沿上一边回首刚才那惊险的一幕,一边稍事休憩,这时姜教授和客姐赶回来了。众人纷纷上前打问玫子的伤势,姜教授说已经没有大碍,输了镇疼药现在已经醒了。在我的细经询问下,发现玫子果然是被虫蚁咬了。我见玫子已无大碍,便放下心来,急忙领着姜教授去看那骨碣。 姜教授戴上花镜潜心研究了许久,最后扶了扶镜框才娓娓道来。 原来这是一座记事碣。不过与其说它是记事碣,倒不如说它是微型人用来记事的载体,因为碣碑最早出现的时期是春秋时期,而这座碣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历史。 碑碣最早是宗庙里用来拴祭祀牲畜的石桩子,人们也用它在阳光下的投影方位推算时间。到了战国时期,大贵族殡葬时,由于墓xue很深,棺木要用轳辘系绳缓缓放下,“碑碣”成为了那时装轳辘的支架。殡仪结束,往往把这个支架留在墓地里。直到西汉墓地石碑的上部仍凿有一个叫作“穿”的圆孔,这是来供悬棺下葬用时留下的痕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逝者,就在这块现成的大石头上面刻字,追述前人的“功德”,于是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碣。我国现存最早的墓碑就是公元前26年西汉河平三年的“鹿孝禹碑”。到了东汉,树碑立传的习俗已广为流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姜教授说这座骨碣的碣文大概是一部微型人的血泪迁徙史。 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微型人也和人类一样同处在地球上,他们就居住在脚下这一带。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微型族的先贤断定地球将爆发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灾难——洪水灭世,于是便在地底下开凿了一座城邑,打算等洪水退了以后再回到地面。后来洪水真的发生了,他们昔日的家园成了汪洋大海。只是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一个月、半年、一年过去了,他们头顶的洪水还没有退去。后来他们族里一位精通水性叫巴图姆的英雄发明了一种神器——圣舟,于是带着几个族人历经九死一生终于回到了地上,但令他更想不到的是,洪水其实早在半年前已经退去了,只是脚下的这片土地却永远化成了大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