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那年,仁心初绽红艳艳 (第2/2页)
出来的,也不容易,干脆!”他把她当作刚从农村出来打工的打工妹,“给五十块吧!”他说。 “大兄弟,少点行不?”她一开口,便叫了他声大兄弟。 他想:“她真是亲切,没有虚的那种,准是村里的实在人。” “能少一点是一点,自己的日子也挺紧,孩子还小,双方老家里还需要接济,双方家里把他们夫妻俩人供养到工作,有多么不容易?况且,自己家还是兄弟姐妹全,四个孩子,全家只有她有工资,自己也只刚刚参加工作。”她想着。 “五十块确实不多,一双鞋也挣不了多少钱。你看,我风里来雨里去,一出来就是一天,吃也吃不好,大中午,连休息会儿的地都没有,只能依着鞋箱子眯会儿。”他指了一下身边的鞋箱子说。 “那就拿双38码的。”她说了声。 她听他说得那么不容易,也不忍再讲价。 他把鞋递给她,拿了塑料袋,抖了抖,指望着等她瞧一眼,把鞋装进塑料袋,让她带走。 她接过鞋盒,把鞋拿出来,细细地看起来。 他本来是个有耐心的人,见她看一只鞋便有一分多钟,有点烦。 “大姐!买个鞋还用得了那么大功夫?”他的语气,有点急。 “给人家捎的东西,不看仔细哪行?捎回去,若有点毛病,岂不是好事变坏事?”她仍不慌不忙地细看着鞋。 她先看鞋头,在眼前把鞋竖起,鞋头冲上。再拉鞋舌头,看它牢靠不牢靠。最后,她检查了鞋带和鞋垫。 逐只鞋检查下来,最后她把一双鞋来鞋箱上并排着一摆。 “大兄弟,你看,这双鞋,单只看没毛病,可并排摆着可是有问题!”她指着鞋箱子上的鞋。 他凑近看,的确左脚右脚有些不对称,“可能是工人的错。”他想。 但他嘴上却不那么说,他指了指那双鞋说:“若你用放大镜仔细看,毛病会更多。” 她笑了笑,没直接反驳,略停了下,不慌不忙地说:“如果还有38码,再拿出来让我挑选挑选?” 他有点小冲动,气冲冲从刚拿鞋的箱子里又找出双38码的鞋,“就两双,你仔细挑选。”他坐在鞋箱上看着她。 她微微一笑,没在乎他情绪化的语言。 她仍那么仔细地挑选…… 他真等得生了怒火,强忍着,都不想看她如雕刻一样挑选鞋。 “两双并一双也行,只要左右配成对就行。”他闭着眼对她说。 “这人,太腻歪了。”他想。 “好了,大兄弟。装吧,我给你拿钱!”说着她转过头,从兜拿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十块钱。 “给,正好五十块钱。”她把钱递过来。 也许他正在生气,也许是真得气糊涂了。 他胡乱地拿起两只鞋,放进鞋盒,盖好鞋盖,装进塑料袋,递到她跟前。 他从她手里接过钱。 看着她骑着自行车走远,他从心底冒出了句:“真是个仔细的人。” …… 他回头正要收拾,却发现剩下了两只顺脚的鞋,两只都是右脚。 他很后悔,想:“若是那打工妹把他装的两只左脚的鞋,捎回老家,那自己岂不有了损失?” 他叹了口气,又想:“人家捎回去的鞋,就是知道了是顺脚,也不见得来换。路途近了,还好说,只是耽误点时间,也许,骑个自行车把鞋换了。路途远的话,谁会为了一双五十块的鞋,而来回奔波?” 他急得冒汗。 当赵树果领着佳馨来小市场来换鞋时。他欣喜若狂。 当听到佳馨说:“赵老师!我早从叔这里买了双飞跃鞋了。你给我买的这双,别换了,退了算了。”这时,他明白了。 “她不是给别人捎鞋,她是给学生花自己的钱买鞋。” “多好的一个老师!”他看着她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