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剑_第八回 兵起长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回 兵起长垣 (第3/8页)

忠君倔强,只是觉得有些迂腐罢了。

    ……

    到了八月初一,开了文科场,黄巢起了个大早,背着书箱,随着众位举子,鱼贯而入,办好了报到手续,领取了准考证,又到国子监拜谒了孔子像,这才进了考场。考场设在尚书省礼部南院贡院。

    科举起于隋,成型于唐,科举成为天下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重要途径。唐朝的科举既没有后来明清时期那么规范,也没有那么单板。除了考试作文,还考当时流行的诗歌。

    黄巢施展平时所学,做了一篇文章,一首七律。

    这次文科场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承旨、检校工部尚书、平章政事刘允章。

    刘允章以后还会在本书中的一个重要场合出场。,刘允章是一位忠直之臣,《全唐书》收录有他的《直谏书》,痛陈时局,读之令人荡气回肠。书中说:“国有九破,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刘允章秉公求贤,用了八日阅卷,拟定名次,共点甲等三十六名,乙等七十二名,一共一百零八人。黄巢为甲等第一,郑畋为甲等第二十七。

    第二天,景阳钟响,唐僖宗早朝,面南朝北端坐在龙椅上,枢密使田令孜站在他身后,文官在东,武将在西。

    刘允章领着甲等三十六命上殿。金銮殿上都有品级台,按照品级站或者跪。这些举子虽然现在还没有品级,但是能享受这次例外,在三品的区域跪倒一片。

    唐僖宗问:“哪个是状元?”

    刘允章让黄巢站起来往前走,枢密使田令孜把黄巢领到一品的位置,对唐僖宗说:“此人是状元。”

    唐僖宗一见黄巢,身长一丈,膀阔三停,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吓得唬得魂不附体。

    唐僖宗都是在后宫跟着女人、宦官厮混,见惯了阴柔的,没见过这么威武气概的人,所以受到了惊吓。

    田令孜急忙呼救,黄巢退后候命,田令孜让黄巢退出金銮殿。

    唐僖宗半晌方定。就像受到了惊吓的小孩一样,勃然大怒,说:“这人如此丑陋凶恶,给我革退了,不予录用。”

    刘允章急忙出来说:“陛下,此人胸怀锦绣,不要以貌取人啊!”

    唐僖宗说:“大胆刘允章,我不治你失职之罪,你还要聒噪吗?”

    田令孜过来小声说:“刘大人,你这是想逆龙鳞吗?”刘允章无奈,只得退下。

    黄巢还在外面候命。当驾官出来,对黄巢说:“天子嫌你貌丑,把你的状元革去了,不肯用你。赶紧回去吧。”

    黄巢退出朝门之外,默然叹道:“邸报明诏上只说选文章,不曾说还要挑长相,早知昏君以面貌取人,我也不来。”

    黄巢心中愤懑如火,越烧越盛,正好见街头有一只锦毛雄鸡,望黄巢叫了一声。

    黄巢心中想:“昏君不识贤,鸡倒识贤。这昏君连鸡都不如,保他何用。反了吧!”

    第四回武科场

    有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说:颜值即正义。

    黄巢天分加努力换来的状元,却被一句“貌丑”给革去了,他又背负着父亲殷切的期盼,心中的恼火可想而知。

    黄巢造反了吗?

    没有。

    因为他还心存希望。

    黄巢怒火中烧,憋了好久的气。黄巢转念一想:“这文官代表朝廷体面,昏君要长得好看的;这武将上阵杀敌,马革裹尸,总不需要再找小白脸了吧。这马上就要开武科场看,我夺了武状元不也一样。”

    想到这儿,黄巢冲金鸡抱了抱拳,说:“鸡兄,谢谢你识才。我选择忍了这口气,不造反。”

    黄巢回到店房,从金銮殿回来的郑畋,已经由柴房搬到了上房,那个小二围前围后,一口一个郑爷,腰都直不起来了。

    郑畋满脸止不住的笑容,见了黄巢也没有寒暄。黄巢不以为意,回到房中,蒙头大睡,不去管外边的热闹。因为热闹是他们的,他什么都没有。

    很快就到了八月十五,寅时刚过,天还没亮,黄巢就起来了,洗漱一番,头戴武生巾,身穿黄金铠,拿来一领黄袍半披半挂,后背弓箭囊,腰悬三尺剑,足蹬虎头靴,牵过黄骠马,紧紧马的肚带,鸟翅环得胜钩上挂上螣蛇赤金枪,真是人精神,马威武。

    黄巢牵马要出店房,见店门口小二拿着个红灯笼,灯笼上写这四个金字“挂印封侯”。

    小二笑脸道:“客官,如今天色还不明,拿个灯笼吧,你看这上面的字:挂印封侯。只要二百文,算你账上,回来一起结。”

    图个吉利,是人之常情。黄巢接过灯笼,催马直奔武科场,见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了。

    武科场与文科场不同,具有观赏性,这次考试,朝廷也允许百姓观看。所以,路上不仅有南来北往的赶考武举子,也有三教九流看热闹的百姓,更有趁机做点生意的小商小贩。

    黄巢见天下英雄黑白丑俊,高矮胖瘦,都有一股尚武的精神,很多人都提着红灯笼,有的写“独占鳌头”、有的写“武场为尊”。

    有个人高马大的蓝脸大汉,灯笼也大,写的是“biangbiang面”,原来这大汉看别人都有红灯笼,就把路边面馆的招客灯笼给摘了。众举子见了都暗笑,这大汉也不在乎。

    武科场分开了武举子的区域和百姓观看的区域。武举子的区域有禁军弹压地面,有兵部府的人登记信息,武举子陆陆续续进场。

    太阳冉冉升起,天色明亮,武科场上能看清楚了,中间有三个大彩棚,考官开始进了彩棚。

    西彩棚是监考官兼秩序维护,左卫上将军李飞虎,带了三千禁军弹压武场,维持秩序。

    东彩棚是副主考,兵部尚书程敬思,据说是程咬金的后人。

    中间高大彩棚是主考的位置,供着圣旨和尚方宝剑,上坐一人,瘦小枯干,尖嘴猴腮,一身太监朝服,正是这次的主考官——枢密使田令孜。

    为什么主考官是个太监?

    本来武科场主考原定的是程敬思。田令孜突然想做这个主考官,就用一个西瓜换来了这个主考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田令孜本姓陈,是蜀中人。自幼父母双网,靠着他的大哥陈敬瑄买饼度日,才把他养到了十五岁。兄弟二人到长安闯荡,机缘巧合,田令孜认了一个田姓宦官做养父,也就净身入宫,改名换姓叫了田令孜。因为带着普王长大,竟也做到了枢密使的高位,又被皇帝叫做阿父。

    陈敬瑄也有些武艺,听说这次开了武科场,有意下场夺魁,就找到了田令孜。

    田令孜自然知道陈敬瑄到底有几斤几两,心想:“你想做状元,也是痴心妄想。”不过转念一想,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想了个办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