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8章 双喜临门 (第1/2页)
当颜良在后宅里忙着安抚女眷的时候,前院的筵席早就热闹上了。 汉代的士族们有个习惯,那便是无休无止的饮宴。 有事喝个酒,没事也喝个酒,反正喝了也不解决事情,纯是扯淡。 颜良非常不喜欢这种作风,他来到常山后虽然也举行和参加饮宴,但都是因为一些特殊的事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至少在常山的官吏阶层里,有事没事设个宴喝个酒的习俗大为改观。 但今天不一样,大家有着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来颜良家里蹭饭,且该到的人都到了,让许多平时碰不到的老友也能凑到一起热络热络。 文士与文士凑到一块儿吟诗唱酬,武人与武人凑到一块儿探讨兵法,有人喝得畅快了还在乐师的伴奏下欣然起舞。 汉人素来好舞,不分男女老幼。 当颜良从正堂屏风后转出来的时候,正看到士孙萌与裴潜二人在堂内旋舞,而王粲则扶琴伴奏。 他们三人都是朝廷公卿之后,属于名门望族子弟,故而在堂内有一席之地。 几个年轻人也比较会搞事情活跃气氛,引得旁观众人屡屡摆手应和,喝彩称好。 当众人的目光被场中的几名年轻人吸引的时候,跳舞的裴潜却注意到了悄然入席的颜良,便旋转跳跃着来到主席之前,摊开双手微微躬身向颜良相邀。 裴潜的做法也是汉代饮宴时十分流行的礼仪,以舞相属,也就是邀请共舞。 一般而言,邀请别人是出于善意,被邀请者不当拒绝,若是拒绝和敷衍,便会被认为是羞辱对方。 这种例子曾发生在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个人身上。 陶谦任舒县令,在庐江太守张磐邀舞时不情不愿舞而不转。 张磐心中大恨,之后找了个由头迫害陶谦,逼迫他辞官而走。 蔡邕因事被流放五原,遇到大赦准备回家,时任五原太守的王智设宴送行,席间以舞相属。 蔡邕却因为王智是中常侍王甫之弟而拒绝,因此得罪了王甫兄弟,有家不得回,被迫远走吴会之地。 当然,也有人借着跳舞的时候投机。 比如汉武帝时长沙王刘发入朝觐见,大宴时跳舞只在原地摆手。 汉武帝因故询问,刘发却答道:“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武帝哈哈大笑,遂增封武陵、零陵、桂阳三郡给他。 在颜良看来,裴潜在此时邀舞,既符合礼节,也有些投机的味道。 他当然不会在自己大喜之日扫兴,欣然而起,向裴潜回了一礼,然后迈步上前道:“诸君赏光前来,颜某以舞谢之!” “来人,取剑来!” 扈从立刻送上颜良的佩剑,颜良拔剑出鞘,大开大合地舞了起来。 颜良舞剑也有个名堂,名为干戚舞,相传是刑天所传,后世将手持兵戈而舞统称为干戚舞。 如果说普通的文士装模作样拿个刀剑而舞还只是搞点花样,那么颜良的剑舞则虎虎生风凛凛有威,令这些看惯了花里胡哨的文士们大开眼界。 “好!” “彩!” “将军神武!” “真勇者也!” “此乃大丈夫之舞!” “见将军此舞,略见百战百胜之因由!” 众人纷纷献上各式各样的花式吹捧,比的便是谁更能吹,更能舔。 当颜良以一个踏步三连击的动作收尾,众人纷纷拊掌称赞时,有数人大叫着冲入堂内。 “大喜大喜!恭贺将军!” 嚷嚷着进入堂内的是魏延、傅肜、郭淮等年轻人。 正堂内空间有限,如魏延这般资历较浅年龄较轻的后辈都安排在外边坐。 此刻他们几人莽莽撞撞地冲了进来,引得众人侧目。 顺便说一嘴,这三人因为跟随颜良出征幽州时表现优异,已经被颜良正式收为弟子,亲自指点他们兵法。 颜良还以为三人是来贺喜他纳妾,也不会计较他们失礼,反而问道:“尔等可饮得畅快?” 魏延却道:“将军,朝廷封赏的诏书到了!封了将军为高邑侯,大喜啊!” 一旁的郭淮道:“恭贺君侯!” 听了魏延、郭淮二人的话,堂内所有人全都肃然起敬。 颜良封侯了? 先前邺城为颜良论功之事已经传回了常山,众人也都以为颜良该当封侯。 不过朝廷真个下达封侯的诏书,还是让众人大为讶异。 反应快的人则跟着喊道:“恭贺将军!恭贺君侯!” 众人的叫声很快就惊动了在其他厅堂内的客人,他们纷纷凑到正堂来,把正堂挤得水泄不通。 作为焦点的颜良一开始也有些懵,心想这就封侯了?真的假的? 不过他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问道:“文长,你们哪里听来的消息?” 魏延道:“我听到正门处有动静,就过去一瞧,看到前来宣诏的朝廷使节。” 颜良问道:“哦,朝廷使节来了?那你怎知诏书内容?” 魏延笑道:“那诏书是明发的,来人就对我说了,内容挺长,我只记得是高邑侯,还有其他什么的没听清,就来报信了。” 颜良一寻思,既然朝廷使节到了,那只好先开门迎接了。 很快,朝廷的使者就被迎入正堂,正是新近任命为议郎的刘晔,以及几个大鸿胪属吏,南宫侍从。 刘晔从大鸿胪属吏手中接过诏书,当堂向颜良和随同在后的常山属吏宣诏。 诏书的内容很长,前边都是着墨提了颜良的种种功绩,以及一些嘉勉之词,最后的重点才是封赏的待遇。 “着拜度辽将军,封高邑侯,食邑两千户,领常山相,都督幽、并二州沿边诸郡军事。” 这个封赏的待遇念出来后,满堂皆惊。 度辽将军、常山相这些也就罢了,封为高邑侯也还正常,不过这多达两千户的封户却十分隆重。 一般封侯能有个五百户、八百户的都算是不错了,哪像颜良一次性就是两千户。 而且高邑可不是什么边鄙之地,乃是故冀州刺史治所,州中繁华之地,这里的两千户就更为可贵。 但这都不算什么,让人惊诧的是都督幽、并二州沿边诸郡军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