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0章 宁城乱 (第2/2页)
还是阎代新纳的小妻比较有眼色,问道:“夫君,要不要去请教一下齐先生?” 阎代立刻反应过来道:“对!找齐先生,我这就去找他!” 齐先生名叫齐周,曾经是大司马刘虞幕下从事中郎,与鲜于辅曾是同僚,在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公开召集兵马与公孙瓒对抗。 当时阎柔联合鲜卑人杀了亲公孙瓒的护乌桓校尉邢举,自领其兵。 鲜于辅与齐周等人为了拉拢阎柔,表举他为乌桓司马,算是默认了阎柔这股新兴势力。 相对而言,齐周不像鲜于辅那么有野心,在公孙瓒被击败后,齐周曾拒绝了袁绍的招募回乡隐居。 然而当鲜于辅与阎柔决定投附曹cao后,齐周仍是被牵扯了进来。 这回幽州乱局的两个核心人物鲜于辅与阎柔一东一西中间隔开两个郡,联络多有不便。 鲜于辅便拜托齐周这个昔日同僚居中联络,齐周抹不开面子只得应允。 来到宁城后,阎柔身边正缺谋划之才,便把齐周留了下来为自己出谋划策。 平日里阎柔也多次向齐周问计,阎代这个平庸之才遇到事情后惊慌不已,更是把齐周当作了救命稻草。 齐周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自不会像阎代那么慌乱,但他越是详细盘问神情越是严肃。 “你说马城城门被破不久,冲入城内的部众便被反杀了出来,敌人有步有骑俱都阵容严整?” “是的是的,那些步卒都手持长矛,比我等用的武器都要长,排着密集的阵型前进,我方攻城的步卒不是敌手。” “步卒后边紧跟骑兵?且人马皆披甲?” “对!都是铁札甲,用的武器像是马矛,一群人一起冲锋,好生骇人。” “阎校尉带领骑兵与他对冲了一阵,然后折返向北,并未再战?” “是了,那股骑兵倒是立刻返身杀回,但校尉带人往北跑了,之后我就再没见着了。” “东部鲜卑的人呢?没有上前帮手?” “没有,那些胡儿可精乖呢,打顺风仗不落人后,遇到硬茬子从不肯力战。若非胡儿不肯下死力,校尉也不至于被一路追着走。” “然后城内便冲出不少兵马,把你们尽数杀散了?” “是了,城内冲出不少人,大多数都是骑兵,而我等先前为了攻城,很多人都弃了坐骑步战,哪里敌得过那些骑兵,被冲了一阵后便各自逃命。” “那你又说被轲比能的人攻击?会否看错了?” “绝不会看错,虽然鲜卑人都是马鹿旗,但轲比能的旗帜镶着红边,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些背信弃义的胡儿着实可恨,一开始还有人以为是援军,没想到却朝我们挥刀。” “之后你还听说过阎校尉,或是其他东部鲜卑大人的消息么?” “并无,为为了躲避追兵,尽往山野小道里钻,幸得认得道路,不然也逃不回来。” 齐周捏着胡子考虑了半晌,然后道:“马城外的消息你说与多少人知晓了?” “我只告诉西门处的守卒,不然他们也不能吊我入城,然后就直接去了留守处。” “嗯,很好,你且下去休息,此事不得再与旁人说,直到查明前线详情。” 送走了来人后,齐周对阎代说:“小阎校尉,马城之战怕是凶多吉少。” 阎代顿时慌了神,问道:“那可如何是好,我们可是要立刻发兵去接应兄长?” 齐周道:“不妥,虽然马城之战败了,但阎校尉下落不明,我等不宜轻动。” 阎代道:“那兄长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啊!” 齐周安慰道:“阎校尉行事果断,应当并无大碍。我们不妨多派游骑往马城方向打探,再寻一些其他的溃卒问一问,或许便能有校尉的消息。” 阎代道:“好好好!我这便派人去。” 齐周道:“还有,前方新败,如今情况不明,此事不可大肆张扬以免城内人心浮动。今夜值守西门的守卒已经知晓了此事,小阎校尉不妨将他们替换看管起来。” 阎代道:“好,我这便派亲信去替换下来。” 齐周道:“守门时当取外宽内紧之策,既不让他人察觉有异,又严防有人混入城中。” 阎代道:“是是是,我立刻就去安排。” 齐周看着唯唯诺诺的阎代,心中泛起一丝忧虑,心想此人如此昏庸,若是前方有变,阎柔不能立刻回来,靠他能守住宁城么? 然而眼下形势如此,齐周也并无更好的办法,只得尽心辅佐以待阎柔归来。 齐周的安排不可不谓妥当,在消息传送不畅的古代战争中,若是传播未经验证过的消息,尤其是前方大败的消息,很容易引起混乱。 所以他才要控制住知情人,稳定住城内的局势,再派游骑出城打探消息,待得知前方具体情形后,再决定要不要派人接应。 齐周出的点子是好点子,只不过轮到执行时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阎代虽然连夜安排亲信替换下西城门处的守卒,将这些守卒与逃回来的那名溃卒一起看押起来。 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并未能严格保密,这似是而非的兵败消息仍是被传扬了出来。 因着阎代下令不可传扬,故而知晓此事之人只能偷偷传播,很快就以讹传讹,把前线兵败的消息传扬得越来越玄乎。 有说前方只是微微受挫,阎柔仍带领部众在攻打马城; 有说两万兵马损失殆尽,只有少数人得以逃生; 有说阎柔当场阵亡,故而造成部众大溃; 又有说阎柔没有阵亡,只是中了流矢受伤,正在往宁城赶。 各种小道版本传播开来时,城内主将阎代竟然浑然不知,更无从制止。 而被阎代安排替换守门的亲信更是最先听闻前线兵败的消息,他们也紧张得不行,丝毫忘了什么外宽内紧,直接顶盔披甲上了城头,任谁看了都知道发生了大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