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5章:聊一聊易经的传承 (第1/1页)
“老师赶紧讲讲易经演股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吧?好期待啊!”刘半仙说道。只听第六感觉讲道:“好的,大家不要急,毕竟我们要把前因后果讲清楚,大家才能更好的理解,下面我们还要简单的讲一下易经的基础知识。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是当今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的一部奇书。这部奇书是在前人积累了数千年甚至数万年以后才被创立出来的,之后又经过了四千多年的完善,才形成了易经体系。易经可能也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了,从无字天书——先天八卦算起,到现在最少也有七千多年了。 那么为何人们要这样推崇易经呢?因为易经确实是一部好书,一部奇书,蕴含于易经中的思想被人们所认同,尤其是被具有大智慧、被人类中的佼佼者所认同并传承,所以易经流传了数千年依然经久不衰,继续释放着自己的光芒。 要想真正的了解易经,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易经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这个问题,一般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易经来源于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因为易经八卦图里包含了迄今为止人类的最高智慧,而易经八卦图产生于七千多年以前,甚至更早,那个时候的人类如何有如此之高的智慧呢?基于这一点,所以很多人猜测易经最初的八卦图可能是来源于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是外星文明给人类的一把钥匙,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一把打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 第二种,易经来源于地球上已经消失的某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即在数万年以前,由于地球气候剧烈变化,导致人类无法生存,所以导致了人类的空前灾难,不过还是有极少的一部分生存能力极强的人类存活了下来,这就是现在人类的祖先。而这个数万年前高度发达的文明所保留下来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八卦图,是上个人类高度发达文明智慧的结晶。 第三种,伏羲氏一画开天。上面两种关于易经起源的说法大都是人们的猜测,因为很多人不相信古人能有如此智慧,而这第三种说法则比较具体,可是其中也有一些神话的色彩,但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人类发展的早期基本都是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的,神话虽然有一些传奇色彩,但其中应该也还是有一些事实依据的,虽然被越传越神,可总还有那么一个根。 易经作为一个庞大且完整的体系,是经过了世代相传的,是经过了祖祖辈辈的圣贤们共同研究和完善的。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成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再后来就是周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五百年后是孔子为易做了传,为《易传》,也叫十翼。可以说到了孔子时,《易经》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后世还有京房易、梅花易数等等,以及朱熹、程颢、程颐等对《易经》的注解和发挥,可以说历代都非常重视《易经》,而关于《易经》的著作更是浩如烟海,不计其数。 在《易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完成,伏羲一画开天、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编撰十翼。 其实按照历史上的主流看法,《易经》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创作,而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智慧所创造的。不可否认,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实只有几千年,可是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并不是从石头缝里平白无故的蹦出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可以追溯至上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当人类的语言沟通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时候,遗传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所以不要以为人类认识世界是从几千年以前开始的,那是不对的,几乎可以说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漫长积累,人类越来越进化,语言沟通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终于在7000多年以前,出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伏羲,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且想让子孙后代更好更快的发展,解开宇宙人生的奥秘,所以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结合自身,一画开天,创立了先天八卦。先天八卦创立以后,经过了漫长的传承,连山易、归藏易等还有很多可能我们并不知道的《易》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被创造了出来,不过却又失传了,当然了,失传的很有可能只是某个图形和对这一图形的解释,但是《易经》发展完善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伏羲之后4000年,也即公元前1152年的时候,周文王出生了,周文王在80多岁的时候,被纣王囚禁在羑里,而周文王有效的利用了这段被囚禁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历以及对于《易经》的理解,创造出了《周易》,也即后天八卦,显然《周易》不是周文王在囚禁期间自己胡思乱想、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智慧而写出来的,既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是教化万民的一本好书,所以周文王为他那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从而写出了八八六十四卦。而周文王之后500年,也即公元前551年,孔子出世了,不过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认真的读《易经》,也即孔子晚而喜易,而《论语》上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从这段话里我们读出了什么信息呢?显然这句话是孔子晚年说的,我们都知道,孔子51岁做了鲁国的中都宰,之后几年一直亨通,最高做到了大司寇,可是由于隳三都cao之过急,得罪了鲁国的权贵,不得不离开鲁国,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当孔子晚年读到《易经》的时候,由于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孔子开始深刻体会到《易经》的内涵,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孔子晚年对《易经》非常喜爱,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孔子自然体会到了伏羲和周文王等圣贤的心思,所以不遗余力的整理《易经》的相关资料,编撰了《易传》,也即十翼,希望《易经》能够从此飞起来,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所以孔子可以说是当时的集大成者。” 第六感觉滔滔不绝的讲着,学员们鸦雀无声的听着,易丽也在仔细的听,可是听了半天就是泛泛之谈,第六感觉并未有真知灼见啊!易丽不由得有点后悔来听课了,在家里陪易鸿玩一会儿也是好的。不过正当易丽觉得百无聊赖,没啥意思的时候,就听第六感觉继续讲道:“易经演股法可以百分之百的预测行情大家信吗?” 股市小蜜蜂说道:“不太信。”原来股市小蜜蜂对易经也是感兴趣的,但是她感兴趣的是算命,听说今天来了个讲易经的,股市小蜜蜂也就勤劳的飞过来了。第六感觉听股市小蜜蜂的回答后微微一笑说道:“其实一开始我也不信易经演股法会百分之百的预测对行情,所以有时候我并不按照易经演股法的法则cao作,可是事后证明我错了,易经演股法每次都是对的。我就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何易经产生于几千年以前,可是却能如此准确的预测股市呢?” 史一托随口问道:“是啊,为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