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翩翩君子露獠牙 (第1/2页)
整个面试过程“波澜不惊”,四位先生轮流出题,考核刘伯阳的治《易经》、《论语》和《孟子》三部经义的水平。刘伯阳要考的是经义进士,主修《易经》,兼治《论语》和《孟子》,这些在“报名”时早就说明好的。四位先生因此是对症抓方,目的性非常明确。 刘伯阳的肚子里还是很有货的,应付起来游刃有余。四位先生也是频频点头,唯独巽石公微微蹙着眉头,可把坐在他旁边的闵连觉吓得够呛,难道自己老爹又要作妖?这可如何是好?枕边风已经三令五申,外甥的入学考核必须顺利通过,否则后果自负。 想到这里,闵连觉不由后背发冷。自家娘子不仅聪慧,而且做事非常果断,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要害。要是外甥考核不过,这后果估计就是明天自己的几位娇妾美姬会被“发卖”。 跟许家九娘子不同,闵连觉这几位侍妾或是买来的,或是婢女,属于地位最低的“临时合同工”。作为闵连觉的嫡妻闵唐氏有权“中断合同”或“转卖合同”,把这几位可怜的女子赶出去。当然了,这几位女子有颜值,在闵连觉的调-教下,又知书达礼,进可红袖添香,退可激战床榻。如此美人,大把的人想当“接盘侠”。而按照大宋目前的律法,那几位美人只需再签订“合约”即可到其他富贵人家上岗。 闵连觉心里转过千百回,冷汗都下来了,悄声道:“父亲,对安明你有哪里不满意?” “其它甚好,就是太四平八稳了。”巽石公微微摇头道。 闵连觉明白父亲的意思,不由放下心来,还没来得及劝告,却听到旁边一位老先生开口了。此人被尊为临江公,也是石鼓书院元老,江南士林的大拿。他倒不是因为避嫌没有参加刘伯阳的入学考核,而是大家都认为杀鸡焉用牛刀。 “四平八稳有什么不好?像苏学士、王文公那样的天才又能有几个?而且文笔锐利,锋芒毕露,遇到对眼的考官,会是天纵之才,要是遇到不对眼的考官,会被认为是乖僻投机之辈。所以还是稳当的好。” 临江公的话让巽石公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语了。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口试加笔试,刘伯阳的入学考核通过,四位先生在考核结果上签下名字,递给山长闵连觉。闵连觉又转递给临江公和另外一位宿老,两人作为见证人签下名字,最后再由闵连觉以山长的名义签下名字。从这刻起,刘伯阳就正式成为石鼓书院的正式学生,参加明年省试的预备学子。而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刘伯阳自己不作妖,或者没有其他天灾人祸,明年的进士应该有他的名字。 刘伯阳恭敬地按照先生的指导和要求,拜过至圣先师文宣王以及其他先哲的牌位,向几位先生行礼,献上脩礼,最后接过一块木牌,完成了入学仪式。 “诸位先生,还请留步。学生有个不情之请。”刘伯阳叫住了几位先生。 “安明,有何事?” “回禀山长和诸位先生,我的同窗韩秀平原本也想投报石鼓书院,只是有感学识尚缺,达不到书院的要求,便决心再学习一年,以求明年的扣门之试。他闻知学生斗胆求试书院,便托我向诸位先生投书,请诸位先生斧正。” 闵连觉和诸位先生都知道刘伯阳话里的意思了,也不以为然。这些年石鼓书院行情暴涨,所以投考书院的人如过江之鲫。不说就近的江浙一带,就连江南西两路、荆楚一带的学子都千里迢迢地跑来报考。而各种“走后门”“拉关系”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这种投书算是很正常的了。 “哦,韩秀平,兴化军韩家子弟,可是仙游韩家二房嫡子?”一位叫李中智的先生问道,他就是刚才考核刘伯阳的四位先生之一。 “正是。” “安明,你把这位韩秀平的投文拿来,让李先生看看,大家一起评论一番。”闵连觉说道。他这是一番好意,在他看来,既然是外甥的同窗求托投书,看样子跟李先生又有点关联,不如当众把投书文章拿出来,请诸位先生评论一番,留个好印象。那位韩家子弟敢给书院投书,想必应该是有几分才华的。 “我跟东章在光禄寺共事过,也就是这位韩秀平的大伯。听东章提起过他家的这位千里驹。”李先生看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