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君侧 (第2/2页)
子的身上,一口大锅背的是严严实实的。 是他和匈奴人的勾结,先出卖了阿兰王子给汉人,又设计陷害了自己的父王,万幸都没有全部得逞。 可是两场大败仗,葬送了康居军队数万将士的性命,制造了多少康居家庭的骨rou分离,生死两隔? 而这些家庭的仇恨怒火都被这些流言成功地从汉军汉人身上转移到了大王子和匈奴人的身上,汉军善待俘虏的事迹也被大肆宣扬! 所以这些军人遗孀和家属后来成为二王子阿兰的最早的支持者,也是根源在此。 这些流言正好把一切事情都解释的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紧接着就是阿兰王子为了揭露真相,还康居一个朗朗乾坤,已经与主持正义,知错能改的大汉军队结成了同盟。 阿兰王子在南方省举起了义旗,组建了靖难军,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 阿兰王子真心佩服汉人能想出来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清君侧,多么理直气壮啊! 当流言从塔什干传到撒马尔罕城和南方几个行省的时候,民众们群情激奋。 特别是听说阿兰王子在面临汉军炸城的威胁时,愿意与撒马尔罕城共存亡,同生死,全城的百姓都疯狂了,沸腾了。 他们对阿兰王子已经是顶礼膜拜了,已经不但但是作为他们的王子,未来的国王,更是当成了神来崇拜。 要求参军的男女老少挤满了正在招兵买马的军营,只有这样的王子才值得人民托付嘛! 而塔什干城中的康居国王,虽然不愿意相信大王子能干出这些悖逆的事情,可是一封封亲笔书信,还盖着私人印章,而且一切事情都能顺理成章的联系到一起。 其实这一切事情里面有一部分还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大王子因为血缘的关系真的与匈奴人往来密切,匈奴人自然是支持有匈奴血统的大王子争夺王位的。 康居国王并不相信匈奴人的败退是想要借刀杀人,可是却挡不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 住普通民众这样议论这样去想。 他们不懂军事,不懂政治,他们只知道是匈奴人先逃跑了,然后坑害了康居的军队,所以匈奴人有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是康居国王败回塔什干城之后,大王子就躲回了自己的封地,不来朝见自己的父王。 这让康居国王不得不起了疑心,此次大败,终于国王的军队损失惨重,重装步兵是全军覆没,长弓骑兵只剩下一万人。 而随他退回塔什干的普通骑兵则大多数是忠于大王子的军队,难道这也是巧合吗? 当他听说阿兰王子在撒马尔罕城起兵勤王,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之时,也满是苦笑。 自己的儿子长大了,翅膀硬了,懂得借势逼宫了。 这是清君侧吗?这恐怕是要清君吧? 做为一个统治了康居二十多年的国王,隐秘的力量还是有一些的,下面的风吹草动,他还是都知道一些的。 他当然知道王族的那些长老们都是支持老二的,他也知道两大家族的族长偷偷去了撒马尔罕城,几方势力缔结了盟约。 而这些流言,这些往来密信,都是在这之后出现的,个中缘由,还不好理解吗? 可是普通的国民不知道这些,他们听到的都是大王子如何如何不好,而二王子如何如何英勇忠诚! 又有人适时地提出了血统论,许多国民以为他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民情汹汹! 流言的威力之大,就连大王子的封地,都已经民心不稳。 洞悉这一切的康居国王,深深了解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水平,他不认为这些招数都是阿兰王子想出来的,看来还是汉军的将领在帮他谋划,汉人的智慧太可怕了。 没想到舆论攻势如此奏效的阿兰王子,在得到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之后,对司马懿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