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下馆子 (第2/2页)
周刊,“一块钱”的价值大约折合上辈子的人民币整整100元左右,购买力可谓十分之强悍了, 清华学校的外国教员狄登麦曾在他助教清华时候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在北平,有了一百圆的生活费,食物虽粗而劣,总可以充饥,房虽不精致,总可以避风雨,此外每年还可以制两身新衣裳,买一点煤免到路上去拣去扒,更可以留余五圆,做零用。拿了这五圆可以在年节,买一点rou吃,常常喝喝茶,若没有病人及医药费,或者可以去近边山上去朝香,100银元,就是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了”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银元的购买力了,无论社会上因为军阀打仗怎样的通货膨胀,但本就可以作为是一种商品的银元,丝毫不用担心有贬值的风险,即使真的会贬值, 也不可能像民国时期的军阀印制的金银券一样,在打完仗后成为废纸一张,到时候擦屁股都嫌硬, 小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包着的布帕,从里边捡出三块银元放到柜台上,却不用小手递给掌柜,免得有肌肤之亲, 掌柜显然已经习以为常了,待小怜将钱放到柜台上后他笑呵呵的捡起银元,放在嘴边使劲一吹,听到刺灵一声悦耳的声响后,就笑的眯缝着他的小眼将头上放钱的盒子拉了下来,从里边将要找给小怜的找头算好放到柜台上,大洋却放到了桌下上锁的抽屉里,并且还落了锁去, 小怜将收好的找头包进手绢,便和母亲坐到店里闲着的桌椅上听着前边的说书先生说着评书, 徐母战战兢兢的陪着小怜坐下, 她今个出门的时候其实就带了几毛钱,在她的想象中称个菜最多也要不了几文钱吧? 她哪里知道以往打散酒的茶馆里菜价竟是这样子贵, 所以刚刚小怜会账的时候她整个人一直处于懵逼状态,直到见到小怜从怀里掏钱会账的时候才一脸心疼的望着闺女递出去的那三块大洋, 这可是她们一家三口一个月都花不完的钱呐,在今个吃一顿饭就给花了?心中一阵不忍的她很想阻止女儿去买这样贵的酒菜的她, 想要阻止却不敢去说,终于在掌柜的找完钱后木已成舟之下无奈的叹了口气,不过既然小怜敢如此大方, 说明今个送小怜归家的那位少爷对自己的闺女并不吝啬, 心中那因为燕西坏了自己女儿身子带给她的阴霾不由得在此刻见到钱后消散了些许, 她不用问就知道女儿花的钱肯定是家里的那位叫什么燕西的少爷的,女儿做个丫鬟一个月的例份也才5块钱,而且每个月女儿的例份都会按时的给了家里,自己从来都不留一分, 哪里会有钱去舍得去这样子花销, 徐母心中不由得对富家人是怎样生活的幻想了起来,并开始幻想着自己女儿也能过那样的生活, 她的脑袋里幻想着金公馆里的人肯定顿顿都吃葱油饼吧?那位少爷的爹也就那位民国总理金铨肯定是背着银锄头下地锄地吧, 至于为什么不是金锄头,徐母的认知里只有皇帝才可以用金锄头锄地,总理银锄头就可以了…… 徐母怯怯的坐在了小怜的一边,她斜着眼开始打量着坐在身边开始安静听着评书等着伙计送菜篮的女儿,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口气, 哎,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女儿现在看着日子过得并没那么恓惶,自己还瞎担心什么,一切还是随遇而安的好,就算是到时候真的被抛弃, 自己就在这阵子好好的给女儿攒些银钱,好养活女儿的下半生…… 赚钱的掌柜此刻心中十分的惬意,再见到等菜的母女无聊的坐在店里听评书后,打了个颜色差伙计去给两人送上来两碗店里的香茗, 母女俩人便开始一边等着菜一边喝着茶水,从没这么享受过的徐母只感觉一阵的舒爽涌上心头, 富人的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她在心里开始想…… 放下心事的她慢慢的开始被台上说书先生说的故事吸引过去,开始聚精会神的听着台上正在讲着杨家将的说书先生讲述着故事, 不知不觉间,开始了一种她从没有享受过得快意人生,也在一旁安静听书的小怜明显的察觉到了身边母亲的变化, 她不由得转头看向了身边的母亲,见到母亲一脸贪婪的品着茶水听着评书,她不由得神情欣慰,眼神幸福,此时此刻,她快乐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