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0章 关中王 (第1/1页)
刘预和众人很快就定下了对策,就是采取适度的支持靳准,让他保持对关中匈奴人的控制,然后从河内、晋阳两路威胁刘曜,令刘曜不敢轻易的进兵关中。 “只要靳准和刘曜保持争斗,我们最终总会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不仅可以袭取平阳,还能进军关中。” 公孙盛的办法对于此时的青州汉国来说,的确是最合适的。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秋收的季节,刘预手中当值的兵马,既要防备四周的边境,又要拱卫重要的城池,能用来大规模调动的兵力实在是有限。 “若是靳准识趣,自然应该是交出潼关,让我军帮助他抵御刘曜。” “如果不然,我军可在旁观望,以刘曜来未必靳准。” 刘预对于这个计策,也很是赞同。 潼关天险的重要性,远远不是几万精兵可以轻易攻克的。 只有靳准把潼关主动交出来,对于汉军来说,才有之后进据关中的可能。 “陛下,靳准已经显示出不愿意交出潼关的意愿,若是如此,只怕也未必管用啊。”荀邃有些担忧的说道。 经过最近几次匈奴人自相残杀,胡虏已经是失去了氐羌等盟友的支持,而北方的羌胡、铁弗等部都忙着与拓跋鲜卑交战,根本无暇支援关中。 而且,这些羌胡、铁弗都是屠各刘氏的党羽,对于靳准这个外人来说,恐怕刘曜才是他们真正愿意支持的人选。 “无妨,要是靳准不愿意交出潼关,等到刘曜威胁长安的时候,他自然会乖乖来献出的。” 刘预对此非常的有信心。 匈奴大将刘曜的实力,可是比靳准强的多的。 只要刘曜出兵威胁靳准,那汉军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陛下,若是刘曜以迅捷之势击破靳准,那恐怕潼关也要不保了!”荀邃继续说道。 “那样的话,可就是坐失潼关易手了。” 对于荀邃的担忧,刘预并不是太在意。 “靳准手中的兵力,可比刘曜多的多,就算刘曜强于靳准,也会给靳准反应时间的。” “更何况,现在平阳的刘曜似乎还没有动兵的迹象,故而靳准才不是太担心。” “那陛下打算如何牵住靳准呢?”郗鉴在旁边问道。 “此事简单,朕就先给靳准一个官爵,至于实质性的援助,等到他肯乖乖听命的时候再给他。”刘预朗声说道。 “陛下打算给靳准什么官爵?” “嗯,就封靳准为都督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 “那爵位呢?” “归义侯。” “陛下,这似乎不是实封啊。” “若是想要实封,那就必须拿出更多的功劳来,只是一个传国玉玺,一个归义侯已经足够了。” 刘预冷冷一笑,然后继续说道。 “就算是没有这个传国玉玺,朕也早已经是皇帝了。“ 最后,刘预又以司州刺史刘演为敕封上使返回洛阳,以这些条件为封赏靳准的标准。 若是靳准肯乖乖的献出潼关,司州刺史刘演就可以按照刘预的授意,以裂土万户的标准加封靳准。 等到众人走后,已经在外面等候多时的护军将军赵昆悄悄的走了进来。 “陛下,幽州的事情已经办妥了。” 刘预一听,立刻就是追问道。 “可做的严密?” 赵昆拍着胸脯表示,“陛下放心,绝对行事严密,所有的人一看,绝对会以为是鲜卑盗匪干的事情,肯定不会有人想到是我们。” 刘预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交代给赵昆的任务,就是在幽州塞外拦截东晋派往辽东慕容部的使者。 原来之前东晋使者刘隗请求的借道辽东,并不是什么去调解慕容鲜卑和崔毖,而是把清河公主一行藏匿其中,准备让她去嫁给慕容鲜卑单于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为妻。 东晋朝廷打算以和亲的办法,令慕容鲜卑继承辽东的晋室力量,然后成为安插在汉军背后的钉子。 刘预当初从清河公主那里察觉的端倪,当然不可能让东晋和慕容部如愿。 “陛下,那清河公主如何安排?”赵昆问道。 “且找个地方安置下来,等到朕以后处置。” 刘预这一次主要目的是想让辽东慕容继续与崔毖、高句丽等争斗,否则一旦得到东晋认可之后,慕容鲜卑将会轻而易举的整合辽东的军民力量为己用。 至于清河公主司马从彦,则不过是一个添头罢了。 这么说应该是不太准确。 应该是一个秀色可餐的添头。 如今已经是到了刘预手中,想要什么‘餐’,那就是完全由自己决定了。 今天所有的事情,都是让刘预很是开心的。 先是关中匈奴人大乱,传国玉玺莫名其妙的就到了自己手中。 现在又是能继续坐观辽东争斗,而且美人也已经落入自己手中。 可谓是喜事连连。 现在刘预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晋阳、河内和洛阳的汉军,以达到坐收渔利的目的。 =·=·=·=·= 不过,这世上的事情总是出乎意料的时候比较多。 当司州刺史刘演刚刚离开邺城,准备返回洛阳传达刘预的命令的时候。 匈奴汉国的赵王刘曜,已经率领数万精兵抵达了黄河岸边的蒲阪渡口。 其行军的迅速,可以是称得上神速了。 “终于是赶到了!” 匈奴赵王刘曜吐出一口浊气,望着不远处的黄河说道。 在宽阔的河面上,许多的渡船早已经是架起了浮桥,连接着东西两岸。 “大王,呼延将军他们来了!” 一名心腹部将向刘曜说道。 “快请!”刘曜立刻说道。 远在平阳的刘曜,就是接到车骑将军呼延晏、朱纪等人的报信,才知道长安城中的巨大变故的。 得的消息之后,刘曜根本连核实信息真实性的犹豫都没有,立刻就是率领精兵直扑蒲阪。 赖得天幸。 河水上的蒲阪渡口,还在呼延晏等人手上。 很快,匈奴汉国的车骑将军呼延晏、太傅朱纪等几十名从长安逃出的匈奴官员,就是来到了刘曜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