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4章 (第1/2页)
作为东平州的两大军政首领之一,冉隆心中虽然把那些东夷野人从来没有真的放在眼里,但是对于他来说,要想稳住东平州的局势,特别是能对北面的鲜卑、高句丽形成威慑力的话,就必须要依靠这些野人的力量。 没有这些野人,东平州东北方向的千里大山密林,就是高句丽人随意来去的通道。 虽然冉隆手下的三千河北义从与高句丽想比算是非常的骁勇善战,但是要想防御这么大的区域却的绝对不够的。 所以,冉隆比较看重这些濊貊、南扶余等野人的归附。 要是把这些野人压榨的太狠的话,哪怕是利用猛熊、公鹿这些亲近的濊貊人去做,也有极大的可能让那些野人部落集体反抗。 “唉,要是那样的,在深山密林里战斗,这些河北乌桓义从骑兵恐怕就要没有什么优势了。” 冉隆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 自从来到东平州后,这些乌桓义从骑兵的威慑力大大传播开来,几乎所有的濊貊、沃沮等野人部落都不敢再到乐浪、带方两郡劫掠了。 但是,一旦进入深山密林之后,这些乌桓义从骑兵的战斗力却要大大折扣的。 “如果那些野人都反抗的话,区区三千骑兵是绝对不够的,再多有五千兵马的话,倒是还有可能一一讨平。” 冉隆想到这里的时候,却又是摇了摇头,很快就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 “东平州这里穷山僻壤,我这三千义从就已经是供养的非常吃力,还要去搜刮那些野人部落,才能维持的了。” “这要是再来五千兵马,除非用海船运粮食,否则根本补给都成问题。” 他很快又想到,要是用海船运粮食的话,那其中的成本,恐怕都要抵得上从那些野人部落里的缴获了。 冉隆可是知道,那些濊貊、沃沮野人们可都是穷得很,部落中的酋长贵人才有一件像样的铁兵器,至于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那些兽皮一类的了。 “不对啊,不管怎么算,来讨伐这些野人都是些赔本的买卖啊。” “也可能是陛下的深思熟虑,是我这等人想不到的就是不知道陛下说的那些援兵,会有个多少” 当冉隆大费心思的在思索征服那些东平州野人划不划算的时候,远在兖州的刘预其实早就也想到过这些问题了。 对于刘预来说,他当然知道东平州半岛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几千年以来,都是被中原王朝几乎没有征服玉望的地方。 哪怕是汉唐这种军事扩张性帝国,当真的进入朝鲜群山之后,也很快就被其中nongnong的穷困给逼的自我放弃了。 所以,刘预当然知道,要是去征服那些野人的话将要耗费几乎相等的成本。 但是,如今刘预考虑的却不是成本问题,而是更加看重那里能掠夺来的人口。 如今的汉国境内,虽然有三十万的府兵,但是这些半脱产的士兵并不是人人都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压榨的。 要知道,如今汉国的军府兵们可不是魏晋那些努力一般的兵户,他们都是地位高于一般平民的。 按照社会地位来说,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人民的工具,也可以算是统治阶级的一员。 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要是手下没有几个奴隶驱使,那是成何体统。 只有这些军府兵有了充足的劳力储备之后,才能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去cao练备战。 刘预现在的所有举动,几乎都是为了备战。 如今的汉国虽然内部已经让绝大多数世家顺从了,但是并没有把这些世家子弟吸收为基本盘。 刘预的根基就是那些分得田土的军府兵,但是这些人的实力还是有些薄弱,另外的那些寒门士人也还不足以完全对抗世家大族。 所以,刘预的首要问题就是去壮大军府兵的实力,至于那些倒霉的野人之类的,能为光复大汉贡献自己的血rou,也算是十分值得了。 当冬雪消融的时候,公元三一三年就再也没有了。 新年刚过,刘预却是已经大半个月没有出大门一步了。 因为在此之前,华琇、公孙盛等人都是屡次或明或暗的向刘预表示,你没有儿子啊。 对于这些人的话,刘预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毕竟他作为一个经历过正确教育的人,自然知道生男生女都是随机的问题。 如今他已经有了两个女儿,都已经是一岁多,也就是表明,他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所以,能不能生儿子,也就是一个概率问题。 可惜刘预的这些想法,并不能得到华琇、公孙盛等人的赞同。 他们都告诉刘预,自古以来,多少的邦国家族都因为没有继承人,或者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差错,而导致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远的不说,就是最近的晋武帝所立的继承人司马衷,可以说就是晋室衰败的最直接原因。 正因如此,他们对于刘预的各种劝谏的力度,几乎是越来越大。 到了最后,不管是说什么问题,几乎都会要与生儿子这件事情的联系到一起。 当刘预听说拓跋鲜卑似乎想要联合段部、慕容部一起对抗自己的时候,他不过是表示不放心,想要再一次亲征的时候,立刻就招到了华琇的反对。 “索虏和段部等联合,不过是想要对付宇文鲜卑,肯定都是要在草原深处作战,危险太大,陛下不宜亲自率军前往。”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幽州王赞、孙纬等人自行应付吧。” “否则的话,一旦陛下有所危险,恐怕国中要大乱啊。” 刘预一听立刻表示,“朕小心一些便是,再说有卿等在,就算是军情危机,又怎么会国中大乱呢” 华琇听到这话之后,却是翻了翻眼皮,然后说道。 “陛下没有儿子,万一有所危情,国中众人都不知道该以何人为主,岂能有不乱的道理” 刘预心中立刻就是一阵无语。 与这般情况一样,另外一个公孙盛也是对刘预有没有儿子这件事情非常的在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