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9章 规矩 (第1/1页)
第359章规矩 传统七十二行,古玩为大,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 因这行讲求的是眼力和学问,权力、势力和金钱等统统甘拜下风,这行真正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吃亏是“交学费”,占便宜是“捡漏”,反悔找后账是“耍流氓”(诈骗除外),不懂规矩是“棒槌”。 古玩这行里面没有真假之说,只有新旧。 并且要做人留一线,就算东西是新的,一般人也只会说看不准。 说不好,而不会直接指出来的,而卖家自然心领神会,也不会纠缠不清。 古玩领域有行内、行外、贩子和仿造四态。 行内是指那些有眼力、明白古玩行规矩的人;行外又称外行,是指那些没眼力、没道行和胡乱收藏的人; 贩子涵盖很广泛,如店家、摊贩、行家或经纪人,有正道和邪道之分,主要是指贩卖古玩的群体; 仿造是古玩业历来如影随形的业态,也是古玩业富有挑战性的拦路虎。主要有极仿、高仿、中仿、低仿、地摊货和垃圾货之分。 从事这一行当,必然要吃透“四态”,否则真没法玩。 李民浩此话一出,彪哥和猴子面面相觑,没想到这连郑板桥本名都不知道的人,居然连价钱都不问,就说出句行话来。 这倒是自己二人走眼了,他们哪里知道,要是李民浩没有真气运行至眼瞳中,哪里能分辨的出真假。 你就是给他个现代印刷品,说不定他看着印的逼真,都会以为是真的呢。 在古玩行,谁都有眼力不济的时候,打眼是常有的事。 真正打过眼的藏家、行家和店家是轻易不会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之间调侃。 作为行家或店家,圈子里是不会轻易“杀熟”的,因为这种手段无疑于自杀。即便是朋友间转让或馈赠,必须是大开门的,因为一旦被懂行的人发现,总会败坏声誉。 猴子和彪哥碰到李民浩算是他们晦气,这幅郑板桥的高仿字画做旧的手法,算得上是比较高明的。 字画的纸质的确是清朝的,字体画工也都是高手所为,与郑板桥的原作相比,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并且立轴的“轴杆”也经过了做旧的处理,一般懂点字画而又不是对郑板桥极有研究的人,绝对会认为这幅字画是郑板桥手迹。 奈何他们遇到的李民浩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家伙,一番苦心却是打了水漂。 彪哥倒也爽快,听到李民浩的话后,也没多少什么,麻利的把字画收好放回箱子里。 这可是他们吃饭的家什,反正现在社会上想占便宜的人多了去了,没蒙住李民浩,自然还是会有其他人上当的。 李民浩也是兴趣索然,传说中的捡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民浩打了招呼之后,正想离开,耳中忽然传来一阵很熟悉悦耳的鸣叫声。 在李民浩只有5、6岁大,还住在福星孤儿院的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斗蛐蛐。 那会经常三五个小伙伴,半夜打着手电筒,去孤儿院戏马台附近的残砖坯瓦中抓蛐蛐,而后就开始比赛看谁抓的蛐蛐厉害。 那个年代的城市化还没有像现在这般,到处都是楼房,加上戏马台的位置又处在蓬莱山脚下,生活着各种鸟虫。 每到夜晚的时候,到处都响着虫鸣鸟叫,随便翻开一块石头,下面可能都藏在一只蛐蛐之类的虫子。 那时候养着一只通体碧绿,叫声响亮的蝈蝈,在同学之中无疑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是以李民浩在听到刚才那一阵急促的鸣叫声之后,立刻就分辨出这是只蝈蝈的叫声,当下心中大奇。 他知道,玩蝈蝈大多都是在夏秋二季,一旦进入到冬季以后,基本上蝈蝈都会奈不住严寒而死掉。 李民浩小时候养的蝈蝈从来没有活到过过年,此刻耳中听到的蝈蝈声却是鸣声响亮,强劲有力,显然不是那种到了冬天就奄奄一息的货色。 循着声音望去,李民浩发现,蝈蝈的叫声却是从那个彪哥的怀里传出来的,不由奇怪的问道。 “蝈蝈这东西到了冬天不是都会死掉吗,怎么你这只叫声还这么洪亮?” “嘿嘿,一看兄弟你就不是会玩蝈蝈的,你说的那是养在笼子里的蝈蝈,当然活不长了,我这蝈蝈可是养在葫芦里的,每天贴身放在怀里,自然没事了……”。 彪哥自得的一边解释着,一边把手伸到怀里,再掏出来时,手心紧紧攥着一个通体红色中透着紫金色彩的蝈蝈葫芦。 通过彪哥的解说,李民浩才弄明白,自己以前那根本就不叫玩蝈蝈。 真正的好蝈蝈都是可以过冬的,有些寿命长的甚至可以活到一年之久,不过这里面也有许多讲究。 第一就是冬天的蝈蝈特别要注意温度,温度低时,尽量不要让它鸣叫,白天放在葫芦里,揣在怀中,温度借人体温度升高。 第二是蝈蝈虽然乐于鸣叫,但每次不宜超过半小时,一天不超过三次,否则会缩短蝈蝈的寿命。 听着眼前的蝈蝈叫声,李民浩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光一般,不由对彪哥说道:“能把这个给我看看吗?” “拿去,不过时间别太长,温度低了对蝈蝈不好……”,彪哥倒也爽气,把手中的蝈蝈葫芦递给了李民浩。 那葫芦刚一入手,李民浩就感觉到手心有股暖意,仔细打量了一下。 这个蝈蝈葫芦大概通口高10来厘米左右,中间的肚很大,估摸着也有七八厘米,镂空的蒙芯像是玉石雕刻的,非常精美。 外表皮色红润中透着幽光沉静,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 李民浩脑袋中也有不少古玩知识,知道这是浆体厚实的表现。 葫芦里的蝈蝈似乎感觉到温度的下降,也停止了鸣叫声,李民浩在打量这个蝈蝈葫芦的时候,习惯性的将丹田内的真气通过眼瞳释放了出去。 “咦?” 就在灵气刚刚接触到蝈蝈葫芦的时候,一种熟悉的感觉浮现在李民浩的眼中。 灵气,没错,一丝微弱的气息融入到了李民浩眼中的灵气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