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黄巾起义  (第1/1页)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    二月多地爆发瘟疫,死伤惨重,尸横遍野,太平道声势更浓。    三月太尉许馘、司空张济、司徒陈耽免,刘宏任用太常袁隗为司徒,杨赐为太尉。    四月,天下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    五月,永乐宫爆发鼠灾,帝与嫔妃惊恐不已。    光和六年,    三月,刘宏为收拢民心,大赦天下。    四月、五月,大汉再次爆发大规模干旱,粮食减产极其严重,流民越来越多。    张角所创建的太平道,在这个天灾人祸频繁爆发的年代,展露出极强侵略性。    却说关羽见刘宏没有捕杀张角,反而封其为‘大贤良师’,当即开始紧急募兵。    这些年来,云中郡发展良好,招募到的流民也越来越多。    以云中如今能力,勉强可以养活五千兵马。    若是换做以前。    麾下三千兵马已经够用,可想到将要爆发的黄巾起义,关羽就不得不慎重对待。    关羽于是再次下令征召两千步卒,达到满编状态。    因为关羽的存在,征兵事宜极其顺利,六月已经招募到两千兵卒。    关羽令徐晃练兵,自己却再次上表,陈述利害关系,请求天子捕杀张角。    刘宏再次看到关羽表文,眉头紧皱。    表问中说道:如今灾荒四起,流民无数,太平道趁机壮士势力,张角所图甚大,陛下封其为‘大贤良师’,更是让张角如虎添翼。    若不尽早除之,必成祸患。    张角虽行事严密,终究纸保不住火。    刘宏既然已经起疑,就暗中派人调查,果然发现些许端倪。    刘宏心中忧虑,询问太尉杨赐,以及司徒掾刘陶,应当如何对待张角。    杨赐答曰:“角诳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sao扰,速成其患。”    “宜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民,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    面对天子询问,杨赐身为司徒,自然要给出建议。    他也认为,张角如今影响太深,下令追捕肯定会造成祸患。    应该让刺史、郡守甄别流民,遣散回乡,待削弱张角势力以后,再捕杀渠帅。    这种建议虽然看似很好,却只是空中楼阁。    张角羽翼已丰,假如想要剪其羽翼,为时晚矣。    如此磨蹭,反而会给张角喘息之机,甚至打草惊蛇,让张角提前叛乱。    司徒掾刘陶却持不同意见。    他奏曰:“角等阴谋益甚,四方私言,言角等窃入京师,觇视朝政。”    “鸟声兽心,私共鸣呼,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宜下明诏,重募角等,赏以国土,有敢回避,与之同罪。”    刘陶之言,却是要重赏张角,征召其入朝为官,待之以国士。    假如张角拒不受赏,再治罪不迟。    若张角受赏,隐患自然不攻自破,可保天下太平。    刘宏不悦道:“朕已经封其为‘大贤良师’,却要如何再赏?”    二人退去以后,刘宏心中烦闷。    直到此时,他才知道关羽所言不错,张角早晚必成心腹大患。    奈何,朝臣都不建议捕杀张角。    刘宏也十分犹豫,担心此举会逼得张角举旗,那样就真的难以挽回了。    连年天灾人祸,让本就飘摇的大汉王朝,已经变得摇摇欲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