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河东名将  (第1/1页)
    熟悉三国之人,只要听到河东二字,就会想起两位名将。    其中一位自然是河东关羽,另外一名却是曹魏名将徐晃。    说起徐晃,历史上却也和关羽有着很深纠葛。    汉人乡土观念极其浓厚,关羽、徐晃都乃河东人氏,有着天然亲切感。    特别是关羽投降曹cao那段时间,这两位三国顶级武将,更是结下了深厚友谊。    由于徐晃年长两岁,关羽更是称呼徐晃为兄长。    不过这两位私交甚厚的名将,却因为归属不同,最后不得不刀兵相向。    建安二十四年。    关羽趁着东吴攻打合肥之际,统帅荆州之兵北伐,想要夺回荆州首府襄阳。    关羽出兵以后,先是水淹七军,迫降曹魏名将于禁、斩杀猛将庞德,随后更是围曹仁于樊城,败吕常于襄阳。    魏国荆州刺史胡修等人见关羽势大,纷纷献城投降,还有孙狼等人仰慕关羽英雄盖世,杀官造反,响应荆州军。    那个时候,关羽声望达到顶峰,被称为威震华夏亦毫不夸张。    就连枭雄曹孟德,当时也畏惧关羽声威,居然想要迁都避其锋芒。    好在司马懿等人极力劝谏,并且献计破坏孙刘联盟,让两虎竟食好坐收渔翁之利,才让曹cao打消迁都念头。    不过当世曹仁被围,襄阳危在旦夕,急需上将统帅大军前去救援。    那个时候,曹魏可是人才济济。    不过曹cao最终却选定大将徐晃,令其率领一支新军前去救援曹仁。    徐晃当时手下都是新兵,却没有采用保守打法,反而使用奇谋,主动进攻。    最后,徐晃以弱击强大获全胜,这才保住襄阳、樊城。    徐晃解了樊城之围以后,曹魏名将张辽等人,尚且还在支援路上。    由此也可以看出,徐晃用兵有多么果决、神速了。    战争过后,曹cao就曾经感叹过:“我熟读兵书,知道古代有许多善于用兵之人,却从未见过公明这般长驱直入杀进敌军重围,还能大获全胜之人。”    “樊、襄阳之围,胜过以前莒、即墨之围,将军之功,亦胜孙武、穰苴远矣。”    孙武、穰苴都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曹cao把徐晃与这两人相提并论,可见对徐晃赞誉有多高了。    徐晃大胜归来以后,曹cao前去迎接。    当世诸将全都领兵汇聚于摩陂,各部将士听说曹cao巡营,全都争相围观。    只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曹cao忍不住称赞徐晃‘有周亚夫之风’。    周亚夫何许人也?    那可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后来还兼任丞相职位。    景帝当时施行削藩政策,结果七位诸侯联合叛乱,大汉帝国风雨飘摇。    景帝临时启用周亚夫为太尉,让其率兵平叛,周亚夫仅用三月时间,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    正是周亚夫的出现,西汉才能那么快平定叛乱,削藩之策才能稳步推行,才有后来数百年强盛的大汉。    先把徐晃和孙武、穰苴相提并论,后来更是将其余周亚夫相比,由此也可以看出曹cao对于徐晃的看重。    如果说,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成就了这位将军的一世威名。    那么樊城之战,徐晃击败了风头正胜的关羽,也真正被历史所铭记。    从战略角度上来讲,无论合肥之战还是樊城之战,都让曹魏由战略被动变为主动,两者几乎能够相提并论。    樊城之战先是成就了威震华夏的关羽,而后更是以关羽为台阶,成就了徐晃这位名将。    云长前世崇拜祖上关羽,对于那场将关羽声望推往顶峰的战役,不可能不清楚。    不过也正是被徐晃击败以后,关羽就迅速从巅峰滑落,直到走向灭亡。    故此,云长前世每每看到这里,就忍不住唏嘘感叹。    特别是云长看到,关羽、徐晃这两位至交好友,先在战场上聊天叙旧,转眼就各为其主相互厮杀,更是时常扼腕叹息。    重活一世,关羽想要改变历史上的惨剧。    无论是为了徐晃这位大才本身,还是想要弥补前世遗憾,关羽都必须找到徐晃。    杨县,位于河东郡东北方向。    这个小县城,除了汾水从此地流过以外,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城内,二十出头的徐晃抱刀靠在墙上,听着旁边之人高谈阔论,眼中露出神往之色。    徐晃年少成名,在县中担任小吏。    有了徐晃这种人物存在,杨县还比较安稳,根本没有什么毛贼出没。    故此,徐晃平常也不太忙,大多时候都混在市井之内。    “听说檀石槐统帅十万兵马,关将军单人独骑冲入阵中,于万军中斩杀鲜卑可汗,而后纵马横刀安然退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